風濕疹的症狀
風濕疹的症狀
1、風濕疹的症狀之急性期
皮損初為多數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皰疹或小水皰,基底潮紅,逐漸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皰疹或水皰頂端抓破后呈明顯的點狀滲出及小糜爛面,邊緣不清。如繼發感染,炎症更明顯,可形成膿皰、膿痂、毛囊炎、癤等。自覺劇烈瘙癢。好發于頭面、耳后、四肢遠端、陰囊、肛周等,多對稱發布。
2、風濕疹的症狀之亞急性期
急性濕疹的滲出、紅腫、結痂逐步減輕,肌膚以小丘疹為主,時有白色鱗屑或殘留少量丘皰疹及潰爛面。此時癢感稍見輕,可持續時間很長。可由急性期演化或醫治不妥而來。
3、風濕疹的症狀之慢性期
常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復發作不愈而轉為慢性濕疹;也可開始即為慢性濕疹。表現為患處皮膚增厚、浸潤,棕紅色或色素沉著,表面粗糙,覆鱗屑,或因抓破而結痂。自覺瘙癢劇烈。常見于小腿、手、足、肘窩、腘窩、外陰、肛門等處。病程不定,易復發,經久不愈。
4、濕疹瘙癢難忍按曲池穴可以緩解
位置:手肘彎曲成直角,在肘彎橫紋的頂端處。
按法:以指腹按壓,每次10到15下,想到就隨時按。
作用:清熱消炎、抗過敏,減緩紅腫、搔癢等症狀。
風池穴在后頸脊椎最上緣、左右二側約二指寬凹陷處。
5、濕疹瘙癢難忍按風池穴可以緩解
位置:后頸脊椎最上緣、左右二側約二指寬凹陷處。
按法:以指腹按壓,每次10到15下,想到就隨時按。
作用:可疏風解熱、去濕、抑制發炎、消腫、止癢。
陰陵泉穴位于小腿肚近大腿交界處側邊、往前約一指寬凹陷處。
治療濕疹的偏方
1、黑魚頭:用黑魚的魚頭放在瓦片上烤焦,碾成粉末,然后用麻油拌了涂在患處,效果挺好的。
2、蒼耳棵30克,蛇床子15克,白蘚皮15克,蒼術15克,苦參15克,生軍15克,黃柏15克,地膚子15克。水煎取濾液待溫涼后洗患處。每天1劑,早、中、晚各洗1次。
3、白術10克,云苓15克,當歸10克,丹參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膚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4、荊芥10克,白蘚皮15克,當歸10克,大黃10克,防風10克,百部10克,連翹10克。共炒研極細末,每次6克,飯后兩小時,滾水沖服,每日兩次。
5、黃芩6-10克,黃柏10克,蒼術10克,苦參12克,車前草15克,豬苓10克,水煎服。
6、取爐甘石30克,孩兒茶20克,冰片10克,共研成細末,貯瓶備用,有滲出液者可用上藥撒之,無滲出者用麻油調勻涂擦患處,每天2次。適用于急性濕疹。
有助治療濕疹的食物
1、白扁豆
性平,味甘,亦藥亦食,能補脾胃、化濕熱。皮膚濕疹者食用,有藥療食療之效,有藥補食補之功。《藥品化義》載: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串,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合。皮膚濕疹患者,常食白扁豆,脾健運而濕熱去,有利于治好濕疹頑症。
2、綠豆
性涼,味甘,有清熱、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古代醫家認為它可以主丹毒煩熱,風疹,治痘毒,療癰腫痘爛等皮膚疾患,均借其清熱利水解毒之力,急性皮膚濕疹者食之,有助于祛濕清熱。
3、冬瓜
性涼,味甘淡,有利水和清熱作用。《本草從新》說它能利濕去風,故對急慢性濕疹者有益。
4、瓠子
性寒,味甘,能清熱利水濕。有醫藥書中說它治瘡毒,皮膚濕疹也可以說是一種瘡毒之病,食用瓠子清利濕熱則濕疹可愈。《滇南本草》載:治諸瘡膿血流潰:瓠子用蕎面包好,以火燒焦,去面為末,服之。這與頑固性濕疹伴感染相似。簡單有效的食法以煎湯服用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