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的正常值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的正常值
1、分葉核中性粒細胞,別名SN,嗜中性分葉核粒細。
2、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正常值0.50~0.70(50%-70%),血液在載玻片上推成均勻分布的細胞涂片,用復合染色劑使各種細胞的不同結構能區別著色,在顯微鏡下計數各類細胞的百分率即簡稱為白分。
3、白細胞自動計數儀:(2~7)×109/L(2000~7000/mm3)。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是中性粒細胞的分葉過多,可分4葉甚至于5-6葉以上,若5葉者超過0.05時,又稱為中性粒細胞的核右移。是由于造血物質缺乏,使脫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礙,或造血功能減退所致。主要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惡性貧血和應用抗代謝藥物治療后,感染的恢復期,也可出現一過性核右移現象。
4、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數的測定原理包括瑞氏-姬姆薩復合染色液和快速染液甲液。
5、瑞氏-姬姆薩復合染色液:甲液:取瑞氏染粉1g,姬姆薩染粉0.3g,置干燥清潔研缽中,另備甲醇(不含水或丙酮)500ml分數次加少量甲醇研磨,分次收集于棕色玻璃瓶中,每天早晚各搖勻3min,經1周后即可應用。乙液(磷酸緩沖液)(pH值6.8~7.0):磷酸二氫鉀(無水)0.3g,磷酸氫二鈉(無水)0.2g,加適量水溶解,校正pH值,加水至1L,可加入0.01%TritonX-100改善染色性。
6、快速染液甲液:取磷酸二氫鉀6.64g,磷酸氫二鈉2.56g,水溶性伊紅4g(或伊紅B2.5g)加水1L,酚40ml。乙液:亞甲藍4g,高錳酸鉀2.4g,水1L,煮沸,冷后備用。
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比例減小的原因
1、重症感染如重症敗血症、粟粒性結核等。
2、傷寒、副傷寒、病毒感染性疾病、立克次體感染、原蟲病(瘧原蟲、黑熱病、原蟲感染)等特殊感染。
3、可能是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貧血、白細胞減少性白血病、急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等血液病。
4、有機溶酶、抗腫瘤藥物、抗甲狀腺藥物、抗痙攣藥物、磺胺類藥物、酚噻嗪類、氯霉素、合霉素等的藥物影響。
5、放射線照射放射病等。
6、系統性紅斑狼瘡、斑替(Banti)綜合征、肝硬化、費耳替(Felty)綜合征等也可造成中性分葉核粒細胞比例。
7、先天性疾病周期性中性細胞減少症、先天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家族性良性嗜酸性細胞減少症等。
8、其他還可能是惡病質、血液透析等。
中性粒細胞偏低怎么辦
僅僅是中性粒細胞百分比根本不能說明什么,白細胞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其中一項百分比降低,必然伴隨著其他項百分比的升高,來診斷細菌還是病毒感染。您的體檢項目中有沒有白細胞總數和淋巴細胞百分比,如果有兩項且正常,那說明沒有問題,甚至是可能體檢誤差,如果沒有確實建議您去做一個血常規,需要注意飲食,多運動,提高抵抗力。
中性粒細胞偏低有可能有一定的危害,需要謹慎對待,因為中性粒細胞偏低會導致骨髓發育不全、骨髓入侵(成少突神經膠質細胞的造白細胞組織增生、部分成髓細胞性白血病)、病毒感染、傷寒、副作寒、某些寄生蟲病(瘧疾、黑熱病)、甲狀腺機能亢進、脾功能亢進、瓦爾登斯特倫病、多發性骨髓瘤、費爾提綜合征、貧血(缺鐵、缺葉酸、維生素B12缺乏)、放射線(如:定位治療)、粒細胞缺乏症等多種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