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酶的正常值

脂肪酶的正常值

1、脂肪酶的正常值:28-280U/L。

2、增高:見于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或結石使胰管阻塞時、膽道疾病、胃穿孔、肝硬化、腸梗阻、十二指腸潰瘍、乳腺癌、軟組織損傷、急性或慢性腎臟疾病、內鏡逆行胰腺造影以及攝人嗎啡及某些膽堿功能性藥物時。急性胰腺炎發病后4-8h脂肪酶出現增高,24h達高峰,8-14d后逐漸恢復正常。

3、參考值:BMD濁度法(30℃):

成人:30~109U/I.

>60歲:18~180U/L.

4、滴定法:0~0.7U/ml1.5U以上有意義。

5、血清脂肪酶活性測定可用于胰腺疾病診斷,特別是在急性胰腺炎時,發病后4~8h內血清脂肪酶活性升高,24h達峰值,一般持續8~14天。脂肪酶活性升高多與淀粉酶并行,但可能開始升高地時間更早、持續時間更長、升高的程度更大。有報告患急性胰腺炎時脂肪酶比淀粉酶更敏感和特異,因而認為脂肪酶活性升高更有診斷意義,最好是同時檢測淀粉酶和脂肪酶。因脂肪酶活性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升高持續的時間較長,所以在疾病的后期測定可能更有意義。

6、此外血清脂肪酶升高也可見于急腹症、慢性腎病等,但患腮腺炎和巨淀粉酶血症時不升高,此點與淀粉酶不同,可用于鑒別。

7、測定脂肪酶可用橄欖油或三油酸甘油酯做底物,脂肪酶只作用在脂-水界面,因此,所用之底物必須呈乳膠狀態,其反應速度將隨乳狀液之分散度(表面積)而增加。由胰腺分泌的共酯酶連于膽酸鹽表面,形成共酯酶-膽酸鹽復合物,再附著于底物表面,這種形式的底物和脂肪酶有很高的親和力。

8、雖然脂肪酶對急性胰腺炎診斷比較特異和靈敏,但以前由于方法學問題,未得到臨床普遍應用。現已有試劑盒供應,有利于臨床推廣應用。

脂肪酶檢查禁忌

1、抽血前的注意事項

抽血前一天不吃過于油膩、高蛋白食物,避免大量飲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會直接影響檢驗結果。

體檢前一天的晚八時以后,應禁食,以免影響第二天空腹血糖等指標的檢測。

抽血時應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懼造成血管的收縮、增加采血的困難;有暈針史的客人請提前說明,我們將做特別安排。

2、抽血后應注意

抽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5分鐘,進行止血。注意:不要揉,以免造成皮下血腫。

按壓時間應充分。各人的凝血時間有差異,有的人需要稍長的時間方可凝血。所以當皮膚表層看似未出血就馬上停止壓迫,可能會因未完全止血,而使血液滲至皮下造成青淤。因此按壓時間長些,才能完全止血。如有出血傾向,更應延長按壓時間。

抽血后出現暈針症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應立即平臥、飲少量糖水,待症狀緩解后再進行體檢。

若局部出現淤血,24小時后用溫熱毛巾濕敷,可促進吸收。

脂肪酶的用途

1、微生物來源的脂肪酶可用來增強干酪制品的風味。牛奶中脂肪的有限水解可用于巧克力牛奶的生產。脂肪酶可使食品形成特殊的牛奶風味。

2、脂肪酶可通過甘油單酯和甘油雙酯的釋放來阻止焙烤食品的變味。生產明膠時骨頭的脫脂,需要在溫和條件下進行,脂肪酶催化的水解可以加速脫脂過程[3]。

3、脂肪酶具有油-水界面的親和力,能在油-水界面上高速率的催化水解不溶于水的脂類物質;脂肪酶作用在體系的親水-疏水界面層,這也是區別于酯酶的一個特征。

4、來源不同的脂肪酶,在氨基酸序列上可能存在較大差異,但其三級結構卻非常相似。脂肪酶的活性部位殘基由絲氨酸、天冬氨酸、組氨酸組成,屬于絲氨酸蛋白酶類。脂肪酶的催化部位埋在分子中,表面被相對疏水的氨基酸殘基形成的螺旋蓋狀結構覆蓋(又稱“蓋子”),對三聯體催化部位起保護作用。“蓋子”中的α-螺旋的雙親性會影響脂肪酶與底物在油-水界面的結合能力,其雙親性減弱將導致脂肪酶活性的降低。“蓋子”的外表面相對親水,而面向內部的內表面則相對疏水。由于脂肪酶與油-水界面的締合作用,導致“蓋子”張開,活性部位暴露,使底物與脂肪酶結合能力增強,底物較容易地進入疏水性的通道而與活性部位結合生成酶-底物復合物。界面活化現象可提高催化部位附近的疏水性,導致α-螺旋再定向,從而暴露出催化部位;界面的存在還可以使酶形成不完全的水化層,這有利于疏水性底物的脂肪族側鏈折疊到酶分子表面,使酶催化易于進行。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