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蛛網膜囊腫
什么是蛛網膜囊腫
1、什么是蛛網膜囊腫
蛛網膜囊腫,屬于先天性良性腦囊腫病變,是由于發育期蛛網膜分裂異常所致。囊壁多為蛛網膜、神經膠質及軟腦膜,囊內有腦脊液樣囊液。囊腫位于腦表面、腦裂及腦池部,不累及腦實質。多為單發,少數多發。本病多無症狀,體積大者可同時壓迫腦組織及顱骨,可產生神經症狀及顱骨發育改變。本症多見于兒童及青少年,男性較多,左側較右側多見。
蛛網膜囊腫按病因不同可分為先天性和繼發性(外傷性及感染后)兩大類。先天性蛛網膜囊腫是腦脊液被包圍在蛛網膜內所形成的袋狀結構,不與蛛網膜下腔相通。繼發性者由于蛛網膜粘連,在蛛網膜下腔形成囊腫,內含腦脊液。按部位不同可分為顱內型及脊髓型兩類。顱內型多位于腦表的相關腦池。脊髓型可位于硬膜外,硬膜內或神經鞘膜,引起相關神經根性症狀、體征。
2、蛛網膜囊腫有什么症狀
蛛網膜囊腫多為散發和單發性,少數患者出現雙側對稱性囊腫,好發于男性,占2/3以上;50%~70%在20歲以前發病,患兒多在出生2年后即被發現。蛛網膜囊腫的自然史并不清楚。一些囊腫終身無症狀;另有發現后經多年后出現症狀,盡管極少見,也有囊腫自發消失的報道。囊腫進行性增大壓迫周圍神經結構或阻礙正常腦脊液循環通路,可出現下列症狀和體征:頭圍增大、局限性顱骨膨隆、顱內壓增高症狀、癲癇發生改變或出現內分泌症狀。橋小腦角囊腫亦有相應症狀與體征。
3、蛛網膜囊腫如何診斷
典型的表現:在CT囊腫表現為低密度(與腦脊液密度相似)、邊緣光滑而清晰的病灶,包膜不增強。在MRI囊腫呈腦(或髓)外生長病變,囊壁不增強,囊內容信號同腦脊液。由于MRI三維空間顯示對后顱窩、顱底等分辨能力優于CT,因此,MRI常是個選的診斷方法。
根據CT腦池造影,蛛網膜囊腫與正常腦脊液通路之間的關系分為三種:造影劑完全不進入囊腔,分布在蛛網膜下腔,囊腫極易分辨,呈低密度灶;造影劑緩慢進入囊腔,甚至8~12小時后造影劑積聚囊腔,并延緩清除,蛛網膜下腔高密度影已消失,但囊腔內仍存在;蛛網膜下腔與囊腔造影劑同時顯示,說明囊腔與蛛網膜下腔良好溝通,此種情況很少見。前兩者手術治療效果較好。
蛛網膜囊腫的病因是什么
1、先天因素(35%)
先天性蛛網膜囊腫為常見類型,其發病原因尚不全清楚,有以下推測:本症發生原因可能是在胚胎發育時,有小塊蛛網膜落入蛛網膜下腔內發展而成。即囊腫位于蛛網膜內,鏡下可見蛛網膜在囊腫四周分裂為兩層,外層組成囊腫表面部份,內層組成囊底,在軟腦膜與囊底之間仍有一蛛網膜下腔。
2、感染(30%)
腦膜炎后因蛛網膜局部粘連而形成囊腫,囊內充滿腦脊液。大多為多發性。多見于兒童。常見于視交叉池、基底池、小腦延髓池、環池等處。腦脊液循環通路受阻。
3、損傷(20%)
軟腦膜囊腫。其發生機制為損傷造成顱骨線形骨折,伴硬腦膜撕裂缺損,其下方蛛網膜下腔有出血或蛛網膜周圍邊緣處粘連,引起局部腦脊液循環障礙,致局部蛛網膜突至硬腦膜裂口及骨折線內,在腦搏動不斷沖擊下漸形成囊腫,使骨折邊緣不斷擴大,稱為生長性骨折。
蛛網膜囊腫如何治療
多數學者認為對于無臨床症狀者則不需手術治療。而針對有症狀者,則需手術治療對囊腫進行內減壓及囊壁切除,治療方式如下:
1、引流囊腫:
內引流囊液至硬膜下腔。
囊腫-腹腔分流,將囊液引流至腹腔內。
2、囊壁切開:
開顱手術切除囊腫。
各種內窺鏡技術以及激光輔助技術切除囊腫。
3、鉆孔或針刺抽吸引流囊液。
4、針對癲癇或疼痛症狀的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