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風病傳播途徑
麻風病傳播途徑
1、麻風病傳播途徑之直接接觸傳染
直接接觸傳染指的是健康的人和具有傳染性的麻風病患者的直接接觸,傳染是有皮損的健康人的皮膚或者粘膜與含有麻風桿菌患者的皮膚或粘膜損害部位相接觸所導致的傳染方式。
這種傳染情況多見于和患者密切接觸的家屬。雖然接觸的密切程度與感染發病有關,但這并不排除偶爾接觸而傳染的可能性。
2、麻風病傳播途徑之間接接觸傳染
是健康者與傳染性麻風患者經過一定的傳播媒介而受到傳染。例如接觸傳染患者用過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間接接觸傳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觸傳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視。
3、麻風病傳播途徑之通過呼吸道傳染
麻風病主要的傳染方式是通過呼吸道吸入以及破損的皮膚接觸致病的麻風桿菌而致,健康人吸入病人排出的含菌飛沫或與病人長期密切的皮膚接觸可致直接傳染。研究發現,未經治療的瘤型麻風患者的噴嚏分泌物中含有上千萬條麻風菌,如排出體外,將嚴重污染環境。另外,健康人如有破損的皮膚,反復接觸含有麻風菌的污染物。
麻風病的危害
“原發”性損害:是指由麻風菌直接導致的各種各樣的皮損和周圍神經損傷。皮損可以是一處或多處,通常其顏色均較周圍的正常皮膚淺一些,有時這些損害也可以是淡紅或銅色的。以斑診、丘診、斑塊、彌漫浸潤、結節、潰瘍為常見。神經損傷如爪形手、腕下垂、足下垂等。
麻風皮損大多數緩慢發生、發展,但以反應形式為首發症狀者也因麻風病人機體免疫力不一,發病后臨床表現各異,一般分為結核樣型麻風、界線類麻風。多數皮損麻木無汗,但少數有癢感或奇癢。并伴有感覺障礙:感覺喪失是麻風病的典型特點,皮膚損害處可顯示不同程度的溫覺、痛覺等感覺障礙。
麻風菌抗原誘導的免疫反應性損害:是指麻風菌在體內死亡后會釋放抗原,誘發機體產生免疫反應和組織損傷,如麻風結節性紅斑、虹膜睫狀體炎和神經炎等。這些表現一般出現在皮膚和周圍神經損害之前,但有時也可發生較早,成為首發和突出表現,常引起誤診。請您注意對皮膚和周圍神經檢查,可疑時請轉有關專科醫生協助診斷。
神經損傷:主要見于周圍神經干,表現為皮膚的感覺障礙和受損神經所支配的肌肉變的軟弱無力。周圍神經損害后的并發症:如手足麻木、無汗,晚期可出現皸裂、潰瘍,甚至骨和組織吸收。
麻風病的防治措施
1、對于麻風病我們一定要重視,而且該類疾病是具有傳染性的,想要預防麻風病的發生,一定要對健康易感的人群注射卡介苗,卡介苗能夠有效地預防肺結核麻風病等傳染性疾病的發生,一般在嬰兒出生之后一個月之內就可以接種卡介苗,成年人也可以接種,接種之后在人體內會產生抗體濃度,能夠有效地預防麻風病的傳播。
2、麻風病的傳播主要是通過呼吸道或者接觸傳播的,所以對麻風病的有效隔離是預防的主要手段,如果發現周圍的人有麻風病人應該及時地將麻風病人送到專業的傳染病防治醫院進行隔離,在為臨床治愈之前,是不能夠與健康人群接觸的,以免導致疫情的爆發,
3、加強對麻風病的規范治療麻風病的治療一定要及時,藥量要足規范治療藥物十分關鍵,有麻風病人分枝桿菌存在一定的耐藥性,目前采用多種藥物進行聯合治療,對于已經遺留有關關節畸形的患者要及時的進行矯形手術,最大程度地幫助麻風病者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