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早期症状
狂犬病的早期症状
1、狂犬病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已愈合的咬伤外重新出现疼痛及感觉异常,如感觉过敏、发凉感、烧灼感、麻木或发痒等,但年龄5岁以下小儿很难叙述这些感觉,只是有时要求父母抚摸或者搔抓原来的伤口外。
对强光、大声比较敏感,可出现流泪、出汗、流涎及全身性肌肉张力增高;家长常叙说病儿有易惊、遇有动静即醒的现象。
吞咽食物有时有咽喉部紧迫感,一些病儿因此出现厌食,但尚能咽下食物。
2、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通过狂犬病毒所导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不但多发于家畜,也经常在人群中发现这种疾病。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属于RNA病毒,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病毒形态一端钝圆,一端扁平,似子弹,直径75~80nm,长175~200nm。内层为核壳,含40nm核心,外层为致密的包膜,表面有许多丝状突起,突起物远端为槌状。整个病毒表面呈蜂窝状的六角形结构。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但是绝大多数是在3个月以内的,而且潜伏期的长短跟患者的年龄,受伤部位,伤口的严重程度以及病毒的数量和毒性等因素息息相关。
3、狂犬病怎么传播的
3.1、非咬伤性传染
抓伤、擦伤、吸入带病毒的空气(带病毒的蝙蝠唾液气溶胶,病人喷射的唾液,试验室研磨的毒种)和粘膜的直接接触(口腔、眼、肛门、外生殖器粘膜及接受患者角膜或器官移植、羊狗剥皮刺伤手感染等),或被受狂犬病毒污染的木刺损伤皮肤感染等。
3.2、飞沫传播
通过吸入空气中带有狂犬病毒飞沫而感染的例子也很少见,只有空气中狂犬病毒的浓度达到极高程度时,才可能发生。病毒在咬伤部位侵入,在局部组织中短时间停留,可到1-2周。病毒可从神经肌肉交界处的神经感受器或其他神经组织细胞的神经感受器,或暴露于粘膜浅表处的神经感受器侵入邻近的末梢神经。
3.3、人与人接触传播
人与人的一般接触不会传染狂犬病,理论上只有发了病的狂犬病人咬了健康人,才有使被他咬伤的人得狂犬病的可能,发了病的狂犬病人或发病前几天的人也有可能通过性途径把狂犬病毒传染给对方,狂犬病人污染了用具,他人再通过被污染的用具受到感染的可能性很小,狂犬病人的器官、组织、如角膜移植给健康人则有极高的危险性。
狂犬病怎么护理
病人应该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对于不能进食者可以鼻饲来保证营养供给。疾病护理1.按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如有皮肤破损,应戴乳胶手套。
单间接触隔离。被患者唾液沾染的用品均应消毒。须防患者在痉挛发作中抓伤咬伤。
病室内保持绝对安静,防止音、光、水、风等刺激。作好监护工作。
若可能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咽部用0.5%~1%丁卡因喷雾后鼻饲。
狂犬病怎么预防
1、控制传染源
目前控制传染源的方面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点对野猫野狗进行投喂含有口服型狂犬疫苗的诱饵食物进行控制。第二点对饲养的家猫家狗以及警犬和实验所用的猫狗等温血动物,必须进行登记,并且强制性的进行狂犬疫苗的接种。不管是猫还是狗,只有狂犬病发作的时候才带有毒性。
已经发作狂犬症的温血动物咬人,才有可能通过唾液将狂犬病毒传播到人身上,此时需要尽快打狂犬病预苗预防。发现已染病的温血动物,应立即击毙,以免伤人。
2、伤口处理
早期的伤口处理很重要。人被咬伤后应及时以20%肥皂水充分地清洗伤口,并不断擦拭。伤口较深者尚需用导管伸入,以肥皂水作持续灌注清洗。如有免疫血清,作皮试阴性后,可注入伤口底部和四周,伤口不宜缝合或包扎。
3、预防接种
接种对象为已经被击毙的患有狂犬病的动物,或者脑组织已经开始腐败的动物所咬伤的患者皆为接种疫苗的对象。
被发病随后死亡(包括观察期内)或下落不明的犬、猫所咬者。被狼、狐等野兽所咬者。皮肤伤口为狂犬唾液沾污者。伤口在头、颈处,或伤口较大而深者,如咬人动物(指非流行区而言)5日后仍安危无恙,注射即可中止。医务人员的皮肤破损处为狂犬病病人沾污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