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與細菌感染區別
病毒感染與細菌感染區別
1、病毒感染與細菌感染區別
1.1、從發病率上講,85-90%為病毒,細菌大概不足10%,另外,支原體等亦可引起。
1.2、細菌:中毒征重,熱退后精神依然不好;病毒:中毒征輕,熱退后精神如常。
1.3、細菌:多為馳張熱型(體溫忽上忽下);病毒:多為稽留熱型(體溫居高不下)。
1.4、扁桃體上有膿點——細菌;扁桃體上有皰疹、濾泡——病毒。
1.5、扁桃體充血,表面不平、烏暗——細菌;扁桃體充血,表面光滑、色鮮——病毒。
1.6、有卡他症狀(留清涕)——病毒;有膿涕、膿性分泌物——細菌。
1.7、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1.8、小年齡組(嬰幼兒)——細菌多;大年齡組——病毒多。
1.9、上感>3-5天,多合并細菌感染。
1.10、清涕、稀薄痰——多見病毒感染,但也有人認為其中少數為桿菌感染。
1.11、咳嗽痰多——多為細菌;咳嗽痰——多為病毒。
1.12、祖國醫學認為:清痰(涕)為寒,黃(膿)痰(涕)為熱,現代醫學從另一側面認為:前者為病毒感染,但也有例外,小部為桿菌,后者為細菌感染。
2、病毒感染發燒會傳染嗎
病毒性感染導致的發燒對身體傷害很大,而且發燒的時間比較長,要好好治療的,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是會傳染的,因為這種發燒也是因為致病性病毒感染導致,患者被感染后其所接觸的物品,還有呼吸的飛沫都含有病毒,在平時與人接觸的過程中就會傳染給健康的人群,所以病毒感染的發燒患者一定要多注意,避免傳染給別人。
3、細菌感染者有哪些臨床表現
3.1、原發炎症
各種病原菌所引起的原發炎症與其在人體的分布部位有關。原發炎症的特點是局部的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
3.2、毒血症症狀
起病多急驟。常有寒戰、高熱、發熱多為弛張熱及或間歇熱,亦可呈稽留熱、不規則熱及雙峰熱,后者多系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症所致。發熱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毒血症症狀,如頭痛、惡心、嘔吐、腹脹、腹痛、周身不適、肌肉及關節痛等。
3.3、皮疹
見于部分患者,以瘀點最為多見,多分布于軀干、四肢、眼結膜、口腔粘膜等處,為數不多。
3.4、關節症狀
可出現大關節紅、腫、熱、痛和活動受限,甚至并發關節腔積液、積膿,多見于革蘭陽性球菌、腦膜炎球菌、產堿桿菌等敗血症的病程中。
哪些疾病是因為細菌感染引起的
1、細菌感染可引起肝臟非特異性炎症反應、膽汁淤積、肝膿腫和肉芽腫病變。肺炎球菌、傷寒、副傷寒沙門茵及大腸桿菌等感染可引起肝臟非特異性炎症和淤膽。結核和麻風可導致肝臟肉芽腫病變。細菌性肝膿腫常見的致病茵為大腸桿苗、金黃色蔥葡球菌、厭氧茵等。膽道感染或身體其他部位的化膿性病蠻可直接或經血液播散到肝。
2、細菌侵入肝臟后,引起炎症反應。進而形成小膿腫。小膿腫逐漸擴大。互相融合形成大的膿腫。
細菌感染如何預防
細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環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和其他代謝產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可通過以下措施預防:
1、經常保持皮膚和粘膜的清潔和完整,避免創傷,切忌擠壓或用針挑刺瘡癤,應積極治療、控制慢性病,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劑和抗生素類藥物,燒傷病房應嚴格消毒等措施,均可預防發生。
2、一切明顯的或隱匿的化膿性病灶如能及早予以清除,感染的發生就可以減少。
3、小兒時常見的傳染病如麻疹、流行性感冒、百日咳等每易繼發較重的呼吸道細菌感染,從而發生細菌感染。對這類病兒,必須加強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