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是怎樣傳播的

導讀:流行性感冒是怎樣傳播的?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很常見的傳染病。在流感高發季節,老人和小孩是患病的重災區,這些人群需要做好預防。那么,流行性感冒是如何傳播的呢?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一、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

典型的臨床症狀是: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症狀。一般秋冬季節是其高發期,所引起的并發症和死亡現象非常嚴重。該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可分為甲(A)、乙(B)、丙(C)三型。

甲型病毒經常發生抗原變異,傳染性大,傳播迅速,極易發生大范圍流行。甲型H1N1也就是甲型一種。本病具有自限性,但在嬰幼兒、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礎疾病的患者容易并發肺炎等嚴重并發症而導致死亡。

二、流行性感冒是怎樣傳播的?流行性感冒的傳染途徑:

1、傳染源

病人是主要傳染源,自潛伏期末即可傳染,病初2~3日傳染性最強,體溫正常后很少帶毒,排毒時間可長達病后7天。病毒存在于病人的鼻涕、口涎、痰液中,并隨咳嗽、噴嚏排出體外。由于部分免疫,感染后可不發病,成為隱性感染。帶毒時間雖短,但在人群中易引起傳播,迄今尚未證實有長期帶毒者。

2、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病毒存在于病人或隱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中,通過說話、咳嗽或噴嚏等方式散播至空氣中,并保持30分鐘,易感者吸入后即能感染。傳播速度取決于人群的擁擠程度。通過污染食具或玩具的接觸,也可起傳播作用。

3、易感人群

人群對流感病毒普遍易感,與年齡、性別、職業等都無關。抗體于感染后1周出現,2~3周達高峰,1~2個月后開始下降,1年左右降至最低水平,抗體存在于血液和鼻分泌物中,但鼻分泌物的抗體僅為血液中的5%左右。流感病毒三個型別之間無交叉免疫,感染后免疫維持時間不長,據現場觀察,感染5個月后雖血中有抗體存在,但仍能再資助感染同一型病毒。呼吸道產生分泌型抗體,能阻止病毒的侵入,但當局部粘膜上皮細胞脫落后,即失去其保護作用,故局部抗體比血液中抗體更為重要。

三、怎樣預防流行性感冒?

1、戴上口罩。如果正患流感,就要戴口罩,盡量呆在家中或醫院,避免與人接觸,保護好家人和他人。如果你正護理病人,也應當戴上口罩,避免因為密切接觸或同處密閉環境中易感染。如果你沒有患病,通常不必戴口罩,但去往人流復雜,通風條件不良的環境中,宜帶上口罩。

2、勤洗手臉,不與流感患者的親密接觸,洗手的時候要至少洗15秒以上,先將手打濕,再仔細的用肥皂清洗雙手。

3、注意清潔衛生,病人用過的餐(飲)具、污染的衣物及時消毒處理,并避免直接的皮膚接觸,可進行煮沸消毒或浸泡消毒。

4、定期消毒,病人用過的物品使用消毒液進行清潔處理。

5、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加強戶外體育鍛煉,提高身體抗病能力。氣候多變時期,注意加減衣服。

溫馨提示:在流感病毒高發的季節,最好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以防被傳染。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