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桿菌的危害

球桿菌的危害

1、球桿菌對人體的危害

該病可導致急性輸卵管炎,早產及新生兒圍產期并發症。應引起高度重視。加特納菌屬是一種單一菌的菌屬。是一個新發的菌屬,加特納菌為部分變異成為球菌樣小桿菌,菌體小,兩端呈園形,無莢膜,無鞭毛,營養性厭氧生活,部分 專性厭氧。菌體長0.3-0.45μm,寬0.1-0.2μm,形體比乳酸桿菌小,呈多形性。培養的最適ph值6.0-6.5,在ph值小于4.0, 不能生長。不產胺,也不產生過氧化氫酶和氧化酶。

2、對球桿菌的了解

球桿菌是一種形狀介于球菌、桿菌之間的微生物。它的形狀是非常短的桿形,因而常常被誤認為球菌。流感嗜血桿菌,陰道加德納菌和沙眼衣原體均為球桿菌。同屬球桿菌的不動桿菌菌株可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可誘發百日咳的百日咳桿菌同樣是球桿菌。在醫學上具有重要地位、能誘發布氏桿菌病的布氏桿菌,以及同樣在醫學上具有重要地位、在第三世界國家常見的能誘發軟下疳的。

3、加特納桿菌引起的感染的表現

加特納桿菌引起的感染多數較輕,多見于性活躍婦女。急性期白帶增多,有魚腥或氨的臭味,外陰潮濕不適,常伴有陰道灼熱感、性交痛及外陰瘙癢。檢查見部分患者外陰紅腫,陰道粘膜充血,呈灰紅色,輕度紅腫,分泌物多呈均質性,稀薄,灰白色,有時為乳黃色或類綠色,腥臭味。陰道pH常為5~5.5。有時白帶量少,僅有薄薄一層,如膜樣覆蓋在充血的陰道壁上。少數患者陰道壁有紅斑或淤點,孕婦患者可引起流產或產后子宮內膜炎。感染重者也可導致敗血症、尿道感染、腎周膿腫和膀胱炎等

對球桿菌的認識

1、加特納球桿菌的發現

最初是1954年Gardner從陰道炎病人的陰道分泌物中分離出來的與非特異性陰道炎相關的致病菌,過去一直將細菌性陰道病稱為非特異性陰道炎,后來研究人員從患者陰道分泌物中分離到了陰道嗜血桿菌,故稱為陰道嗜血桿菌性陰道陰道嗜血桿菌。

2、該桿菌的致病性

非特定性細菌增生型陰道炎,在陰道中及乳酸菌等皆為正常菌叢。但若體內H2O2缺乏,使得等厭氧菌過度繁殖,多于乳酸菌100~1000倍,便會產生陰道發炎的症狀(過多的陰道份泌物,陰道pH值大于4.5,產生大量的clue cells)。

3、該桿菌的發病機制

BV是陰道內正常的乳酸桿菌菌群被另一組厭氧菌為主的細菌所取代,同時伴有陰道加特納菌、類桿菌、消化球菌及支原體等的大量增殖。該病為混合感染。盡管有上述的病原學基礎,但并非陰道加特納菌陽性就是非特異性陰道炎,因為20%~40%的正常婦女也可以檢出此菌。

如何預防和治療球桿菌

1、桿菌感染的發病機制

嚴重患者幾乎所有外周血液中的紅細胞均被感染,一個紅細胞可多達20個病原體,致使大量紅細胞破壞,導致嚴重溶血性貧血。由于紅細胞系的增生,至使外周血液出現有核紅細胞、巨紅細胞及大量網織紅細胞(可達50%),白細胞變化不大,而血小板常有減少。

2、受感染后的治療原理

大多數病人應保守治療,局部熱處理和止痛。如果淋巴結出現波動(約在10%-20%病例),用針抽吸可緩解疼痛。抗生素治療效果尚不明確,未曾進行前瞻性評估。體外抗生素敏感性常與臨床結果不符。利福平,環丙沙星,慶大霉素和TMP-SMZ似乎有臨床效果,但每種均有失敗的報告。

3、該病的發病原因

此病原體為桿菌狀巴通體。1920年培養出此病原體,并感染猴子成功。桿菌狀巴通體為一種細小的革蘭陰性球桿菌,大小為(0.2μm~0.5μm),能運動,多形性,可表現為球形、環形、卵圓形或顆粒狀。有1~10根單端鞭毛,長3~10μm。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