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對皮膚的危害
細菌對皮膚的危害
1、洗衣機的細菌對皮膚的危害
1.1、洗衣機的內部比較潮濕,容易滋生腐生性霉菌。這類霉菌很不耐熱,在45℃左右的熱水中就會死亡,但一般家庭為了節約能源,很少用熱水洗衣服,致使霉菌在洗衣槽內側繁殖。
1.2、霉菌碰到水后,孢子被釋放出,附著在衣物上。洗衣次數越多,衣服上的霉菌孢子就越多。日本防菌防霉學會的檜山圭一郎做了一個實驗,他將使用過的浴巾、只穿過一天的成人男襪和只穿過一天的小孩內褲放入洗衣機,用完全無殺菌效果的洗滌劑清洗這些衣物,然后在室內晾干。
1.3、結果在浴巾、襪子及內褲上分別提取到了1毫克左右的細菌。這些細菌雖然不會引發很大的疾病,但容易引起局部皮膚瘙癢、紅腫等症狀。對那些皮膚容易過敏的人來說,洗衣機里的霉菌對他們的傷害會更大,霉菌引發的皮膚不適可能延續較長時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定時更換生活用品。
2、毛巾上的細菌對皮膚的危害
普通毛巾使用時間比較長就會出現發黃、易破洞、有異味等問題,這些都是因為毛巾長期被細菌腐蝕的原因。沒有疾病的情況下,皮膚也會出現長痘、癢、脫皮、干燥等問題,其實這和毛巾有很大的關聯,細菌在侵害毛巾的同時也在傷害你的皮膚。所以想要一個健康皮膚的基本前提是換一條抗菌的毛巾吧!
3、細菌的其它危害
細菌對環境,人類和動物既有用處又有危害。一些細菌成為病原體,導致了破傷風、傷寒、肺炎、梅毒、霍亂和肺結核。在植物中,細菌導致葉斑病、火疫病和萎蔫。感染方式包括接觸、空氣傳播、食物、水和帶菌微生物。病原體可以用抗菌素處理,抗菌素分為殺菌型和抑菌型。
細菌與病毒的區別
1、病毒:構造很簡單,外面是一層蛋白質,稱為病毒外殼。蛋白質外殼內部包裹著病毒的遺傳物質,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病毒自己不能完成新陳代謝,也不能完成繁殖,需要寄生在其它細胞內完成。病毒和細菌的絕大部分是對人類沒有害的,有害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2、病毒和細菌可以通過結膜到達血液中,說明它能夠抵抗溶菌酶的消化降解。細菌和病毒共有的生物元素是C、H、O、N、P。細菌一般可在特定培養基上培養,而病毒一般不能。
細菌的用途
1、細菌通常與酵母菌及其他種類的真菌一起用于酦酵食物,例如在醋的傳統制造過程中,就是利用空氣中的醋酸菌(Acetobacter)使酒轉變成醋。其他利用細菌制造的食品還有奶酪、泡菜、醬油、醋、酒、優格等。細菌也能夠分泌多種抗生素,例如鏈霉素即是由鏈霉菌(Steptomyces)所分泌的。
2、細菌能降解多種有機化合物的能力也常被用來清除污染,稱做生物復育(bioremediation)。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舉例來說,科學家利用嗜甲烷菌(methanotroph)來分解美國佐治亞州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污染。
3、細菌也是生物學的重要實驗材料,科學家曾用肺炎球菌發現并證實DNA是遺傳物質。隨著遺傳工程的興起,科學家已獲得了能產生胰島素等的大腸桿菌和對烴類有很強分解能力的假單胞菌的新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