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感染的原因與診斷標準
導讀:細菌感染的原因與診斷標準是什么?人體全身各個器官,各系統都可發生細菌感染,引起多種疾病,常見的有細菌性感冒。那么,為什么會出現細菌感染呢?細菌感染有什么症狀?一起來看看下面的回答吧。
一、出現細菌感染的原因:
細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環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和其他代謝產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細菌則容易侵入體內;人體的免疫反應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及特異性免疫反應兩種,后者又可分為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兩方面。
當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時,不能充分發揮其吞噬殺滅細菌的作用,即使入侵的細菌量較少,致病力不強也能引起感染;條件致病菌所引起的醫源性感染也逐漸增多。細菌因素主要與病原菌的毒力和數量有關。毒力強或數量多的致病菌進入機體,引起敗血症的可能性較大。細菌侵入人體后是否引起感染,與人的防御、免疫功能,細菌的毒力及數量有關。完整的皮膚和粘膜是防止細菌侵入人體的天然屏障。
二、細菌感染如何診斷?
臨床上以寒戰、高熱、皮疹、關節痛及肝脾腫大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遷徙性病灶。病原微生物自傷口或體內感染病灶侵入血液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臨床上部分患者還可出現煩躁、四肢厥冷及紫紺、脈細速、呼吸增快、血壓下降等。
病毒感染:能在人體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主要表現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全身中毒症狀及病毒寄主和侵襲組織器官導致炎症損傷而引起的局部症狀。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稱為真菌病,發病率最高的念珠菌病和皮膚癬菌病由人體正常菌群的真菌引起, 感染可區分為:表面感染,皮膚感染,皮下組織感染,深部感染和條件性感染。
三、細菌感染的治療和預防:
細菌感染最好預防,而且最容易治療,一般都有特效藥,只要治療及時一般都能治愈。預防只要注意清潔衛生即可防止感染。經常保持皮膚和粘膜的清潔和完整,避免創傷,切忌擠壓,應積極治療、控制慢性病,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劑和抗生素類藥物,燒傷病房應嚴格消毒等措施,均可預防發生。
一切明顯的或隱匿的化膿性病灶如能及早予以清除,感染的發生就可以減少。小兒時常見的等每易繼發較重的呼吸道感染,從而發生細菌感染。對這類病兒,必須加強保護。對不論多么細小的皮膚創傷必須予以重視,早作適當處理。
四、細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有什么區別?
在醫學上,根據引起感冒的病原體的不同可將感冒分為病毒性感冒和細菌性感冒。
細菌性感冒患兒的主要症狀為發燒,尤其是持續高燒不退,流膿鼻涕,咽喉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極少數病兒會發生高熱驚厥,血中白細胞總數較高。若孩子血中白細胞總數超過12000個/立方毫米,中性粒細胞超過80%,往往能預示細菌性感冒;如發現白細胞胞槳同時出現空泡和中毒顆粒,則更能確定為細菌性感冒。細菌性感冒多采用抗生素治療。
病毒性感冒更為常見,占90%以上。患兒主要症狀是:發熱可有可無,體溫可高可低,流清鼻涕,打噴嚏,輕咳,精神尚可,食欲減退,有時伴有嘔吐和腹瀉,部分嬰幼兒可發生高熱驚厥(俗稱高燒抽風)。驗血時可發現血中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臨床上常選用抗病毒類藥物,無須使用抗生素。
看了以上的介紹,現在你知道細菌感染的症狀與診斷標準了吧。如果孩子出現感冒發燒,要先鑒別屬于什么感染,再進行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