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流感嗜血桿菌

導讀:什么是流感嗜血桿菌?大部份流感嗜血桿菌都是機會性感染細菌,即它們會在寄主體內生存而不引起任何疾病,但當某一些因素(如病毒感染或免疫力下降)出現后則會引發病症。那么,什么是流感嗜血桿菌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一、什么是流感嗜血桿菌?

流感嗜血桿菌是一種沒有運動力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它是于1892年由費佛博士在流行性感冒的瘟疫中發現。它一般都是好氧生物,但可以成長為兼性厭氧生物。流感嗜血桿菌最初被誤認為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因,但直至1933年,當發現流行性感冒的病毒性病原后,才消除了這種誤解。不過,流感嗜血桿菌仍是會導致其他不同種類的病症。

二、流感嗜血桿菌的特性:

人類是流感嗜血桿菌的惟一宿主,它寄居于正常人的上呼吸道,無莢膜型菌株和b 型流感嗜血桿菌均視為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鼻腔帶菌率為25%,喉部帶菌率為45%,大多為無莢膜型菌株,3%~15%為b 型流感嗜血桿菌,但在嬰幼兒集聚的機構,鼻咽部b 型流感嗜血桿菌的帶菌率高達58%,在成人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心臟病、低丙種球蛋白血症和長期吸煙人群中,鼻咽部分分離到b 型流感嗜血桿菌的機會增多。

三、流感嗜血桿菌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1、肺炎

成年患者多為已有慢性呼吸系統疾患者,表現為支氣管肺炎、節段性肺炎,甚至大葉性肺炎。半數胸膜受累,但發生膿胸者少見。80%為有莢膜的b型菌引起,但亦有部分患者為無莢膜菌引起。預后取決于患者原來的健康狀況,病死率可達30%以上。

2、泌尿生殖道及婦產科感染

本菌可引起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及膿腫、宮頸炎、陰道炎、尿道炎、產褥熱、新生兒菌血症等。細菌多分不出血清型,生物型有Ⅰ、Ⅱ、Ⅲ、Ⅳ。Ⅰ、Ⅱ、Ⅲ多見于呼吸道感染,Ⅳ型則較獨特地見于泌尿生殖道感染,故有人將分不出血清型的生物Ⅳ型菌稱為泌尿生殖道型。

3、腦膜炎

嬰幼兒的化膿性腦膜炎60%以上由本菌引起,從50年代到80年代5歲以下小兒發病率上升了6倍。過去成年人發病率低,為1%~3%,但近年來發病率亦在上升,有報道已達20%。成年人多有原發病灶,如鼻旁竇炎、肺炎、會厭炎等,特別易發生于頭部創傷或有腦脊液漏者,致病菌多為b型菌。臨床表現、腦脊液檢查均與其他化膿性腦膜炎相似。病死率成人為10%~20%。

4、會厭炎

患者多為身體健康而較年輕者。發熱、咽痛,由于局部嚴重腫脹可導致呼吸道堵塞,為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5、其他化膿性感染

(1)闌尾炎有人對376例手術切下闌尾標本進行細菌培養,本菌占4%。

(2)膽道感染可引起慢性膽囊炎和膽石症。

(3)蜂窩織炎多見于小兒。

(4)化膿性關節炎可單一關節也可多關節受累。

(5)鼻旁竇炎。

(6)骨髓炎。

(7)附睪炎。

(8)乳突炎等。

6、繼發感染

常發生在流行性感冒、麻疹、百日咳、肺結核等呼吸道感染后,亦常為慢性支氣管炎繼發感染的病原,還可使兒童在病毒感染之后繼發鼻竇炎、中耳炎。

看了以上的介紹,現在你知道什么是流感嗜血桿菌,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預防感染哦。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