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

原發性肝癌的概述

1、定義

原發性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高發于東南沿海地區。我國肝癌病人的中位年齡為40~50歲,男性比女性多見。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確定。隨著原發性肝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總體療效已有明顯提高。

2、別稱

3、發病部位

腹部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40~50歲男性

6、科室

外科、腫瘤科

原發性肝癌的典型症狀

1、原發性肝癌的典型症狀

肝區疼痛

半數以上病人肝區疼痛為首發症狀,多為持續性鈍痛、刺痛或脹痛。主要是由于腫瘤迅速生長,使肝包膜張力增加所致。位于肝右葉頂部的癌腫累及橫膈,則疼痛可牽涉至右肩背部。當肝癌結節發生壞死、破裂,可引起腹腔內出血,出現腹膜刺激征等急腹症表現。

全身和消化道症狀

主要表現為乏力、消瘦、食欲減退、腹脹等。部分病人可伴有惡心、嘔吐、發熱、腹瀉等症狀。晚期則出現貧血、黃疸、腹水、下肢水腫、皮下出血及惡病質等。

肝大

肝大呈進行性,質地堅硬,邊緣不規則,表面凹凸不平呈大小結節或巨塊。

肝癌轉移症狀

肝癌如發生肺、骨、腦等處轉移,可產生相應症狀。少數病人可有低血糖症、紅細胞增多症、高血鈣和高膽固醇血症等特殊表現。原發性肝癌的并發症主要有肝性昏迷、上消化道出血、癌腫破裂出血及繼發感染。

2、原發性肝癌的分類

原發性肝癌按病理學分型可分為肝細胞型肝癌、膽管細胞型肝癌及混合型肝癌。在中國,該病的主要類型是肝細胞肝癌,占原發性肝癌的90%以上。按腫瘤的形態可分為結節型、巨塊型和彌漫型肝癌。

原發性肝癌的病因病機

原發性肝癌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確定。目前認為與肝硬化、病毒性肝炎以及黃曲霉素等化學致癌物質和環境因素有關。

原發性肝癌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凡是中年以上,特別是有肝病史的病人,如有原因不明的肝區疼痛、消瘦、進行性肝大者,應及時作詳細檢查。如甲胎蛋白(AFP)檢測和B型超聲等影像學檢查,有助于診斷,甚至可檢出早期肝癌。

原發性肝癌應與肝硬化、繼發性肝癌、肝良性腫瘤、肝膿腫以及與肝毗鄰器官,如右腎、胰腺等處的腫瘤相鑒別。

原發性肝癌的并發症

并發症可由肝癌本身或并存的肝硬化引起,常見于病程晚期,故常是致死的原因。

肝性腦病。常為終末期的并發症,占死亡原因的34.9%。

消化道出血。占死亡原因的15.1%。合并肝硬化或門靜脈、肝靜脈癌栓者可因門靜脈高壓而引起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也可因胃腸粘膜糜爛、凝血機制障礙等而出血。

肝癌結節破裂出血。發生率約9~14%。肝癌組織壞死、液化可致自發破裂或因外力而破裂。如限于包膜下可有爭驟疼痛,肝迅速增大;若破入腹腔引起急腹痛,腹膜刺激征,嚴重者可致血性休克或死亡。輕者經數天出血停止,疼痛漸減輕。

血性胸腹水。膈面肝癌可直接浸潤或經血流或淋巴轉移引起血性胸水,常見于右側。

繼發感染。因癌腫長期的消耗,抵抗力減弱,尤其在放射和化學治療后血白細胞下降者,易并發各種感染,如肺炎、腸道感染、真菌感染等。

原發性肝癌的防治方案

1、原發性肝癌的預防方法

積極防治病毒性肝炎,對降低肝癌發病率有重要意義。乙肝病毒滅活疫苗預防注射不僅防治肝炎有效果,對肝癌預防也必將起一定作用。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和應用血制品。預防糧食霉變、改進飲水水質,戒除飲酒嗜好亦是預防肝癌的重要措施。在肝癌的一級預防尚未完善之際,肝癌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在腫瘤學上被稱為“二級預防”則顯得十分重要。

2、原發性肝癌的治療方法

根據肝癌的不同階段酌情進行個體化綜合治療,是提高療效的關鍵;治療方法包括手術、肝動脈結扎、肝動脈化療栓塞、射頻、冷凍、激光、微波以及化療和放射治療等方法。生物治療,中醫中藥治療肝癌也多有應用。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