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的概述
1、定义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为非典型肺炎中的一种,是由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呈间质性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样改变,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10%~40%,肺部病变呈融合性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伴支气管炎。肺泡有少量炎症渗出物,并可发生灶性肺不张、肺实变和肺气肿。
2、别称
原发性非典型肺炎、冷凝集阳性肺炎
3、发病部位
肺
4、传染性
有传染性
5、高发人群
学校、幼儿园密集人群
6、科室
儿科、呼吸科
支原体肺炎的典型症状
潜伏期2~3周(8~35天)。症状轻重不一。大多起病不急,有发热、厌食、咳嗽、畏寒、头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症状,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体温在37℃~41℃,大多数在39℃左右,可为持续性或弛张性,或仅有低热,甚至不发热。多数咳嗽重,初期干咳,继而有痰(偶含少量血丝),有时阵咳稍似百日咳。偶见恶心,呕吐及短暂的斑丘疹或荨麻疹。一般无呼吸困难表现,但婴儿患者可有喘鸣及呼吸困难。重症病例可合并胸腔积液、肺不张,或发生纵隔积气、气胸、坏死性肺炎等。少数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呼吸窘迫,甚至死亡。
体征依年龄而异,年长儿往往缺乏显著的胸部体征,婴儿期叩诊可有轻度浊音,呼吸音减低,有湿性啰音,有时可呈梗阻性肺气肿体征。镰状细胞性贫血患儿并发此种肺炎时,症状往往加重,可见呼吸困难、胸痛及胸腔积液。
自然病程自数天至2~4周不等,大多数在8~12日退热,恢复期需1~2周。X线阴影完全消失,比症状更延长2~3周之久。偶可见复发。约25%的患儿有其他系统表现,如皮肤、黏膜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大约在起病2天至数周。
支原体肺炎的病因病机
肺炎支原体在发病前2~3天直至病愈数周,皆可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它通过接触感染,长在纤毛上皮之间,不侵入肺实质,其细胞膜上有神经氨酸受体,可吸附于宿主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和破坏上皮细胞,同时产生过氧化氢进一步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其致病性可能与患者对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有关。感染后引起体液免疫,大多成年人血清中都已存在抗体,所以很少发病。
支原体肺炎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 培养
肺炎支原体培养较为困难,需要特殊营养培养基,且生长速度较一般细菌慢许多。标本可为鼻咽拭子或吸液、痰、胸膜积液、支气管肺泡灌洗物、气管吸液和肺组织等。SP-4和改良的Hayflick肉汤和琼脂平板可用于肺炎支原体的培养。一般在接种过后4~20天出现菌落。
2、 抗原检测
包括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和双单抗夹心酶免疫抗原捕获法,由于这些方法存在特异性/敏感性低,实际应用价值有限。
3、 血清学检测
目前血清抗体诊断仍为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肺炎支原体急性感染血清学诊断应包括IgG和IgM抗体。在成人患者,IgM抗体阳性是急性感染的指标,但阴性不能排除支原体感染,因为在此感染时IgM抗体可能缺失。IgG抗体可用于回顾性诊断,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不大。
4、 基于核酸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检测方法
如普通PCR、实时PCR等几乎能检测所有已知的人类致病支原体,使用最多的是16SrRNA的基因,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检测方法快速、便捷,但感染后肺炎支原体的持续存在、无症状的肺炎支原体携带都可能造成假阳性,其临床价值尚未完全确立。
支原体肺炎的并发症
极少数病例可伴发中枢神经症状,例如脑膜炎,脑膜脑炎,多发生神经根炎,甚至精神失常等,出血性耳鼓膜炎,胃肠炎,关节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心包炎,心肌炎,肝炎也有发现。
支原体肺炎的防治方案
1、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方法
平时应做好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有专家提醒,平时孩子要注意体育锻炼,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室内要开窗通风,使肌体的耐寒及对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与呼吸孩子持续干咳应警惕支原体肺炎道感染的孩子接触,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合理地调配营养,及早地给孩子口服钙剂和维生素AD,晒太阳,这样可退减小儿肺炎的易感因素,也有助于肺炎的预防。按时进行预防接种,还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有充分的休息和足够的睡眠。
2、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支持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