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腦用什么藥預防

流腦用什么藥預防

1、流腦用什么藥預防

打育苗流腦的疫苗,具有長效的預防作用。也可以服用具有短期育防效果的抗生素類藥物。目前國內使用最多的是A和C兩群莢膜多糖菌苗,這兩種疫苗能夠起到的保護率大約是94.9%。

2、接種流腦疫苗的注意事項

禁忌:對患有癲痛、癔症、腦炎后遺症等神經系統疾患及過敏史者,有嚴重疾病加腎臟病、心臟病、活動性結核、急性傳染病和發熱者不接種。

反應:注射后一般反應輕微,少數人有短暫低熱,多發生于接種后6—8小時,局部紅暈及壓痛感,一般在接種24小時后逐漸自行消失。

最后提醒,接種該疫苗后會出現一些類似于感冒的症狀,屬于正常現象,切勿隨便用藥。

3、流腦疫苗的接種程序

A群流腦疫苗:嬰兒在6~18月時接種第1、2劑,兩劑間隔時間不得少于3個月;3歲時接種第3劑,與第2劑接種間隔時間不得少于1年;6歲時接種第4劑,與第3劑接種間隔時間不得少于3年。

A+C群流腦疫苗:接種對象為2歲以上的人群;已接種過1劑A群流腦疫苗者,接種A+C群流腦疫苗與接種A群流腦疫苗的時間間隔不得少于3個月;已接種2劑或2劑以上A群流腦疫苗者,按種A+C群流腦疫苗與接種A群流腦疫苗最后1劑的時間間隔不得少于1年;接以上原則接種A+C群流腦疫苗,3年內避免重復接種。

按照最新擴大免疫程序規定,流腦疫苗接種4劑,1、2劑用A群流腦疫苗,兒童自6月齡-18月齡接種第1劑,第1、2劑為基礎免疫,2劑次間隔不少于3個月;第3、4劑次為加強免疫,用A+C群流腦疫苗,3歲時接種第3劑,與第2劑間隔時間不少于1年;6歲時接種第4劑,與第3劑接種間隔不少于3年。

流腦與感冒的區別

流腦傳染性比流感弱得多

屬于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腦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但它在體外生存力極弱,故通過日常用品間接接觸的機會極少,細菌常通過呼吸道和鼻咽部分泌物(如通過咳嗽、接吻等)傳播。不過,流腦細菌的傳染性比流感或SARS弱得多,一般性接觸或僅僅吸入了腦膜炎患者呼吸過的空氣是不會被傳染的。但市民也不能因此掉以輕心,有時和腦膜炎患者密切或長時間接觸是會被傳染上細菌的。

流腦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

流腦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一般來說,發熱、頭痛、嘔吐是流腦三大主要症狀。但值得注意的是,流腦的發病初期為上呼吸道感染期,這時患者會出現類似傷風感冒的症狀,如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和輕微的發熱。而隨著病情進展,流腦會發展至敗血症期,表現為高熱,精神萎靡,全身皮膚出現不規則的瘀點瘀斑,嚴重的出血疹可迅速擴大。接著,流腦還會進入腦膜炎期,出現劇烈的頭痛、抽搐,并出現嗜睡、頸部強直、有噴射樣嘔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狀。

此外,流腦還可分為普通型、暴發型、慢性敗血症型。普通型預后良好,暴發型死亡率高,可達5%,嚴重的暴發型流腦病情進展迅速,可在發病后幾小時到一天之內死亡。

與成年人相比,15歲以下的少年兒童,特別是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由于自身抵抗力差而更容易感染流腦。在該病流行期間,如果有不明原因的發熱、頭痛和咽喉疼痛等症狀,應提高警惕,及時到醫院就診,以便早發現、早治療。而當孩子發燒時,父母應當密切注意其皮膚,一旦孩子在發燒的同時又出現皮疹,家長就應該帶孩子及時就醫,不要自行處理,隨意給孩子吃藥。

流腦與乙腦的鑒別

流腦

腦膜炎期:大多數敗血症患者于24小時左右出現腦膜刺激征,此期持續高熱,頭痛劇烈、嘔吐頻繁,皮膚感覺過敏、怕光、狂躁及驚厥、昏迷。血壓可增高而脈搏減慢。腦膜的炎症刺激,表現為頸后疼痛,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克氏征及布氏征陽性。

嬰兒發作多不典型,除高熱、拒乳、煩躁及哭啼不安外,驚厥、腹瀉及咳嗽較成人多見,腦膜刺激征可缺如。前囪突出,有助于診斷。但有時因嘔吐頻繁、失水僅見前囪下陷,造成診斷困難。

臨床表現:突起高熱、頭痛、嘔吐、皮膚粘膜瘀點、瘀斑(在病程中增多并迅速擴大),腦膜刺激征。

乙腦

體檢可發現腦膜刺激征,瞳孔對光反應遲鈍、消失或瞳孔散大,腹壁及提睪反射消失,深反向亢進,病理性錐體束征如巴氏征等可呈陽性。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