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蛋白尿的症狀

大量蛋白尿的症狀

1、大量蛋白尿的症狀是什么

1.1、急性腎小球腎炎

急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急性腎炎(AGN),是以急性腎炎綜合征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疾病。急性腎炎多見于兒童,男性多于女性。通常于前驅感染后1~3周(平均10天左右)起病,潛伏期相當于致病抗原初次免疫后誘導機體產生免疫復合物所需的時間,呼吸道感染者的潛伏期較皮膚感染者短。

1.2、腎病綜合征

腎病綜合征(NS)可由多種病因引起,以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腫、高脂血症的一組臨床症候群。

1.3、泌尿系統感染

尿路感染:成年婦女膀胱炎主要表現是尿路刺激,即尿頻、尿急、尿痛,白細胞尿,偶可有血尿,甚至肉眼血尿,膀胱區可有不適。一般無明顯的全身感染症狀,但少數患者可有腰痛,低熱(一般不超過38℃),血白細胞計數常不增高。約30%以上的膀胱炎為自限性,可在7~10天內自愈。

2、出現蛋白尿是什么原因

2.1、腎小球性蛋白尿

無論是原發還是繼抓腎小球損害,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蛋白質。腎小球濾過膜有病變,基底膜增厚,孔隙增大,蛋白漏出增加,甚至分子量更大的球蛋白亦可漏出。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各型慢性腎小球腎炎,IgA腎炎,隱匿性腎炎。

2.2、腎小管性蛋白尿

是指腎小球濾過正常,腎小管重吸收障礙,最常見各種原因引起的間質性腎炎,腎靜脈血栓形成,腎動脈栓塞,重金屬鹽類中毒等。此類尿蛋白量較腎小球性蛋白量少。

2.3、腎組織性蛋白尿

又稱分泌性蛋白尿。腎小球濾過功能和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于尿液形成過程中,腎小管代謝產生的蛋白質滲入尿液中所致,如腎小管拌和遠曲腎小管產生的Tamm-Horsfall蛋白以蛋白(一種大分子糖蛋白),此種蛋白易形成管型和結石核心。

3、蛋白尿有什么危害

3.1、蛋白尿對近曲小管細胞的毒性作用

發生蛋白尿時,進入腎小管上皮細胞內的蛋白量增加,使溶酶體活性增加,提示蛋白引起溶酶體溢入小管細胞漿,隨后的細胞損傷可刺激炎症和疤痕形成。

3.2、蛋白尿引起的小管細胞生物學變化

出現蛋白尿的許多腎臟病都存在著細胞過度增生,代表著一種非適應性反應,導致腎衰。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蛋白質可直接調理小管細胞功能,改變其生長特性及其細胞因子和基質蛋白表型表達,可導致小管基底側釋放PDGF、FN和MCP-1,誘導纖維化過程。

3.3、蛋白尿的系膜毒性

在腎衰模型中,可以觀察到血清蛋白在腎小球系膜中的蓄積,這些大分子物質在系膜區的聚集可引起系膜細胞損傷、增生各系膜基質合成增加,從而產生腎小球硬化。蛋白尿腎病模型中,腎小球中有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載脂蛋白B以及載脂蛋白A沉積這些聚集最終也可導致腎小球硬化。

蛋白尿怎么治療

1、及時到腎病專科檢查和治療

尿蛋白檢查可分定性檢查、定量檢查和特殊檢查,普通的尿常規檢查即包括定性檢查,定性檢查最好是晨尿,晨尿最濃且可排除體位性蛋白尿。為了明確診斷,蛋白尿患者除了檢查尿液往往還需進行血液檢查和B超、CT等影像學檢查,部分患者需做腎穿刺才能明確診斷。

2、定時服藥,定期復查

因大部分伴隨蛋白尿的腎病是不斷發展的慢性過程,蛋白尿一旦出現,往往需要長時間的治療,患者要有打持久戰的長期思想準備,即使蛋白尿轉陰,也不可擅自停藥和減藥,一定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藥物,此外定期復查也非常重要。

蛋白尿如何飲食

1、蛋白尿的飲食量一般可按正常需要量供給,成人每天為0.8~1.0g/kg。應選擇生理價值高的蛋白質,如蛋類、乳類、魚類、瘦肉類等。對于無腎功能損害的腎病綜合征者,可供給高蛋白質飲食,蛋白質成人每天為1.5~2.0g/kg,并供給優質蛋白質,血漿尿素氮增高者,一般以服用低蛋白質飲食為宜。

2、除了尿中丟失大量蛋白質外,還同時丟失與蛋白質結合鈣、鎂、鋅等礦物質的腎病綜合症類腎病患者,宜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等,補充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及其制品、蝦皮、芝麻醬、海帶、魚類及綠色蔬菜等。含鎂豐富的食物,如小米、小麥、大麥、肉類和動物內臟等。含鋅豐富的食物,如小米、小麥、玉米粉、大白菜;蘿卜、胡蘿卜、茄子、扁豆、南瓜等。

3、此外,針對蛋白尿的飲食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攝取。植物蛋白質中,因含有大量嘌呤堿,能加重腎臟中間代謝的負擔,故出現尿蛋白的病人應少用。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