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傳染病嗎

糖尿病是傳染病嗎

無論是一型還是二型糖尿病,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是可以通過接觸傳播的,也就是說,您不會因為接觸別人而被傳染上糖尿病。

糖尿病的早期症狀,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

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特點,典型病例可出現多尿、多飲、多食、消瘦等表現,即“三多一少”症狀,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會引發并發症,導致腎、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變,且無法治愈。

糖尿病不像感冒或流感,雖然糖尿病的誘發因素很多,但無論是一型還是二型糖尿病,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是可以通過接觸傳播的,也就是說,您不會因為接觸別人而被傳染上糖尿病。

大多數糖尿病病友是有遺傳傾向的,如果您從父母那里繼承了這種患病基因,再加上后天環境一些不良因素的作用,那么,您就可能患上糖尿病。除了先天因素之外,體形比較胖,又不經常鍛煉身體的人,有可能患上二型糖尿病。另外,其他一些原因也可誘發糖尿病,如長期、過度的酗酒或者睡眠過少等。

糖尿病的分類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type1diabetes)和2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和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發生于青少年,其胰島素分泌缺乏,必須依賴胰島素治療維持生命。2型糖尿病多見于30歲以后中、老年人,其胰島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還偏高,病因主要是機體對胰島素不敏感(即胰島素抵抗)。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是源于細胞的胰島素抵抗,不過其胰島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婦女分泌的激素(荷爾蒙)所導致的。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

胰島素是人體胰腺β細胞分泌的身體內惟一的降血糖激素。胰島素抵抗是指體內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外周組織如肌肉、脂肪對胰島素促進葡萄糖攝取的作用發生了抵抗。

研究發現胰島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幾乎占90%以上,可能是2型糖尿病的發病主要因素之一。

1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后的5年內很少有慢性并發症的出現,相反,2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之前就已經有慢性并發症發生。據統計,有50%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慢性并發症,有些患者是因為并發症才發現患糖尿病的。

因此,糖尿病的藥物治療應針對其病因,注重改善胰島素抵抗,以及對胰腺β細胞功能的保護,必須選用能改善胰島素抵抗的藥物。些藥物主要是胰島素增敏劑,使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時有效及根本上的治療,預防糖尿病慢性并發症的發生和發展。

胰島素增敏劑可增加機體對自身胰島素的敏感性,使自身的胰島素得以“復活”而充分發揮作用,這樣就可使血糖能夠重新被機體組織細胞所攝取和利用,使血糖下降,達到長期穩定和全面地控制血糖的目的,使人體可長久享用自身分泌的胰島素。

孕期糖尿病會有典型糖尿病症狀: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輕)。妊娠期間還會出現外陰瘙癢、及外陰念珠菌感染,症狀重時出現酮症酸中毒伴昏迷。

妊娠期糖耐量異常:無三多一少症狀。早孕時妊娠劇吐,或有念珠菌感染史,空腹血糖檢查發現異常或尿糖陽性,糖尿病家族史,或不良生育史及本次妊娠過程異常而進行糖耐量試驗發現對于高度懷疑糖尿病的孕婦,首先接受糖篩查,以便及早診斷孕前糖尿病的孕婦。

糖尿病的症狀

1、糖尿病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如果父母有一人患糖尿病,其子女發病率比普通人高2.5倍。

醫學家認為,糖尿病患者的視網膜及晶狀體病變很早就已發生,因此對患有白內障、青光眼等眼病的人要注意檢查是否患糖尿病;經常饑餓、常有空腹感、乏力,查不出其他原因的排尿困難者,都應及時檢查是否息糖尿病。

2、反復發生低血糖早期糖尿病患者,也能分泌一定量的胰島素,但分泌過程緩慢,當血糖高峰已經過去,胰島素分泌才達到高峰。而這恰恰是血糖濃度降低的時候,于是會出現低血糖,表現出饑餓感、心悸、流汗等。因此,反復發生低血糖者,應警惕是否患了糖尿病。

3、皮膚病變皮膚病變是潛伏著的糖尿病在體外唯一的明顯症狀,除糖尿病早期可同時存在皮膚病變外,也可能是糖尿病繼發或反復發生各種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皮膚病。主要表現為毛囊炎、癤、癰、癬症以及丘疹、水皰、脫屑、浸漬、糜爛等。約有30%----40%的患者會發生周身皮膚瘙癢,同時伴有皮膚干燥、色素沉著、脂溢性皮炎等。

4、難于控制的肺結核糖尿病人并發肺結核比正常人多3~5倍,這是由于糖尿病人的抵抗力差,高糖環境更有利于結核茵的生長繁殖,藥物治療效果也不顯著,症狀難以控制。尤其是中老年人患結核久治不愈,更應考慮并發糖尿病的可能。

5、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早期表現為對稱性遠端感覺障礙,下肢比上肢重,雙下肢發麻,伴有刺痛或燒灼感、蚊行感;有的手足疼痛,夜間加重,甚至蓋棉被,接觸衣服也會引起疼痛:手足皮膚色素變深,指甲變厚;因顱神經發生病變而出現眼球運動障礙,眼后或眼球上方疼痛,面神經麻痹或神經性耳聾。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