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牙
馬牙的概述
1、定義
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后4~6周時,口腔上腭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點,很象是長出來的牙齒,俗稱“馬牙”或“板牙”,醫學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細胞堆積而成的,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馬牙”不影響嬰兒吃奶和乳牙的發育,它在出生后的數月內會逐漸脫落,有的嬰兒因營養不良,“馬牙”不能及時脫落,這也沒多大妨礙,不需要醫治。
2、別稱
板牙、上皮珠
3、發病部位
口腔上腭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嬰兒
6、科室
兒科、口腔科
馬牙的典型症狀
1、馬牙的典型症狀
馬牙一般沒有不適感,數周后消退,也可存在較長時間,是剛剛出生的新生兒常見的生理現象。馬牙位于新生兒口腔內齒齦位置,由上皮細胞堆積或黏液腺分泌物積留、包囊所形成,表現為黃白色、米粒大小的顆粒,俗稱“馬牙”或“板牙”。新生兒在硬腭中線上可見大小不等2~4mm的黃色小結節,也稱彭氏珠,亦為上皮組織細胞堆集而成,數周后消退。
2、馬牙的分類
暫無分類。
馬牙的病因病機
乳牙胚發育到一定程度時,牙板就會破裂,部分被吸收,部分逐漸增生角質化,在牙床上形成小球狀的白色顆粒,這就是“馬牙”,也叫“板牙”。馬牙并不是真正的牙。它的大小、形狀以及內部結構都不像牙齒,也不能行使咀嚼功能。馬牙不是病,它是牙齒生發過程中伴發的現象,并不是人人都長。嬰兒吮奶過程中牙床和乳頭摩擦,經過一段時間后“馬牙”便會自行脫落。
馬牙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臨床體格檢查:患兒牙齦部可見白色的粒狀分泌物,表面無破潰,周圍無紅腫,用面前輕拭無法擦洗。強用力擦洗后可造成皮下黏膜的出血。
局部組織檢查:將白色的米粒樣分泌物活檢細胞學檢查,可見上皮樣細胞堆積,無中性粒細胞以及淋巴細胞的浸潤,故說明本病和感染并無任何關系。
馬牙的并發症
本病屬于良性疾病,一般沒有并發症。有些落后的地方仍有習慣用針刺破馬牙,患兒可因此造成細菌感染,由于患兒年齡小,抵抗力低下,嚴重的細菌感染可以直接進入腦組織以及血液循環,可造成腦炎以及膿毒血症。可影響到孩子智力、運動發育,膿毒血症可直接危及生命,故應引起重視。
馬牙的防治方案
1、馬牙的預防方法
新生兒擦洗口腔、針挑或用布擦馬牙,會引起黏膜損傷并可使細菌從破損處侵入,引起局部感染、新生兒敗血症,甚至化膿性腦膜炎。
2、馬牙的治療方法
馬牙不需要治療,數周可自然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