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

潰瘍的概述

1、定義

潰瘍是皮膚或黏膜表面組織的限局性缺損、潰爛,其表面常覆蓋有膿液、壞死組織或痂皮,愈后遺有瘢痕,可由感染、外傷、結節或腫瘤的破潰等所致,其大小、形態、深淺、發展過程等也不一致。常合并慢性感染,可能經久不愈。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小腿慢性潰瘍等。

2、症狀部位

胃和十二指腸

3、症狀科室

內科

4、常見病因

酸性胃液對粘膜的消化作用

潰瘍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主要指發生于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是一多發病、常見病。潰瘍的形成有各種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對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潰瘍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酸性胃液接觸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腸吻合術后吻合口、空腸以及具有異位胃粘膜的Meckel憩室。絕大多數的潰瘍發生于十二指腸和胃,故又稱胃、十二指腸潰瘍。本病確診后一般采取綜合性治療措施,包括內科基本治療、藥物治療、并發症的治療和外科治療。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目的在于:①緩解臨床症狀;②促進潰瘍愈合;③防止潰瘍復發;④減少并發症。但現有的各種療法尚不能改變消化性潰瘍的自然病程和徹底根治潰瘍。

潰瘍一般是由外傷、微生物感染、腫瘤、循環障礙和神經功能障礙、免疫功能異常或先天皮膚缺損等引起的局限性皮膚組織缺損。外傷性潰瘍往往是由物理和化學因素直接作用于組織引起。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多由細菌、真菌、螺旋體、病毒等引起組織破壞。結節或腫瘤破潰。免疫異常引起的血管炎性潰瘍系因動脈或小動脈炎使組織發生壞死而形成。循環或神經功能障礙屬營養障礙引起組織壞死,如靜脈曲張、麻風潰瘍等。

潰瘍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潰瘍的檢查方法

體格檢查應注意患者全身狀況及潰瘍的發生部位、分布、大小、數目、顏色、邊緣清楚與否。形狀、基底及表面分泌物等情況。

組織病理是常用的診斷方法,對腫瘤、血管炎及一般炎性潰瘍可進行鑒別。細菌培養、真菌檢查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診斷。

有些潰瘍,如口腔潰瘍,我們是可以很明顯地看到的,但有些潰瘍,如胃潰瘍,是需要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才能發現的。

2、潰瘍的診斷鑒別方法

主要需要鑒別胃癌,促胃液素瘤等惡性疾病。

潰瘍的危害

胃潰瘍病人在短期內出現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發熱及進行性的消瘦,如果這種情況發生,產生癌變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當胃潰瘍患者出現嘔血和黑便。胃潰瘍疼痛性質和規律發生改變。如果疼痛變為不定時發作,或成為持續性隱痛,或疼痛性質與以往相比發生了明顯的改變,則應警惕為癌變先兆。

潰瘍的防治方法

1、潰瘍的預防方法

忌過分食用辛辣、香燥、溫熱、動火食物,如蔥、姜、韭、蒜、辣椒、胡椒、牛羊、狗肉等;忌用煙、酒、咖啡及刺激性飲料;避免過多食用酸、堿、辣或烤炸的食物。要注意個人衛生。以口腔潰瘍為例,養成早晚刷牙、飯后即刻漱口的良好習慣,可用鹽開水、生理鹽水,也可用藥物漱口液,減少口腔細菌,防止因食物殘渣加重繼發感染。

2、潰瘍的治療方法

治療目的在于消除病因、解除症狀、愈合潰瘍、防止復發和避免并發症。消化性潰瘍在不同的患者病因不盡相同,發病機制亦各異,所以對每一例應分析其可能涉及的致病因素及病理生理,給以適當的處理。

本病確診后一般采取綜合性治療措施,包括內科基本治療、藥物治療、并發症的治療和外科治療。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