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的致病菌是哪些

丹毒的致病菌是哪些

1、丹毒的致病菌是哪些

丹毒雖以“毒”命名,卻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症。這種細菌多由皮膚或黏膜的破損而入侵,如足癬、刺傷等,繼而引起皮內網狀淋巴管的急性感染,故又稱急性網狀淋巴管炎。

2、單獨的臨床表現

該病好發于人體下肢和面部,其臨床表現為局部出現界限清楚之片狀紅疹,顏色鮮紅,中間較淡。皮疹初起呈紅色丘疹狀,色鮮紅似玫瑰,中間顏色較淡,與周圍界限清楚。用手指輕壓,紅色即會消退,手指一放,紅色很快恢復。

除此之外,皮膚表面的紅腫還會迅速向四周蔓延,此時人體會伴有高熱畏寒及頭痛等症狀。一些患者還會出現管狀淋巴管發炎,自損傷處發出鮮紅色線條,向心進展甚速。而附近的淋巴結還會腫大、疼痛。有時還可造成淋巴管阻塞,組織增厚,形成象皮腫。少數症狀嚴重的患者甚至還會因丹毒而引發腦膜炎、急性腎炎、心內膜炎,甚至敗血症,最終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因此,對丹毒的及時治療顯得尤為重要。

3、怎么治療丹毒

全身治療丹毒

患者應臥床休息并及時對症治療,抗生素以青霉素療效最好,一般用藥2-3天后,體溫常能恢復正常,但需持續用藥2周左右,磺胺類藥亦能取得良好的療效,根據病情必要時可與青霉素同時應用。對青霉素過敏者可使用四環素、紅霉素等。不過最好在醫生的建議下合理的用藥。

局部治療丹毒

患肢抬高,可用適量芙蓉或蒲公英葉搗爛外敷,或用醋酸鋁溶液、雷夫奴爾溶液或馬齒莧煎濕敷,可減輕充血程度及疼痛,肢體部有淋巴水腫時,可試用透明質酸酶或皮質類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損內注射。

丹毒用什么藥

患丹毒后應臥床休息,將患部抬高,并多飲白開水,避免用手抓摸患處。

首選青霉素或頭孢類藥物治療,應保證用藥劑量,用藥時間需2周左右,青霉素或頭孢類藥物過敏者可選大環內酯類藥物,如紅霉素或阿奇霉素等。

中藥對治療丹毒也有很好的療效。宜用清熱解毒,涼血瀉火之藥方,如銀花、連翹、公英、地丁、大青葉、黃芩、赤芍、野菊花等,高熱者加生石膏,發生在頭部者加菊花,發生于下肢者加牛膝。對于慢性丹毒,要用些理氣活血軟堅的藥,如乳香、沒藥、桃仁、紅花、當歸等。

局部治療在急性期可用硫酸鎂溶液或0.1%雷夫諾爾溶液濕敷,或用中藥公英、馬齒莧煎水冷卻后濕敷,每日換藥3~4次,待皮膚水皰干燥,紅腫消退后即可停用。

丹毒食療方

1、鮮蘆根汁

組成:鮮蘆根2、000克。

用法:鮮蘆根洗凈,榨汁,分次當茶飲,每次100毫升,每日3~5次。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

主治:丹毒初起,色鮮紅,伴畏寒,發熱頭痛,口干,舌紅者。

2、馬齒莧菊花粥

組成:鮮馬齒莧60克,菊花15克,粳米100克。

用法:鮮馬齒莧洗凈切碎,粳米淘洗干凈一同人鍋加水l、000毫升,文火煮成粥;取霜降前菊花烘干研成粉。粥將成時調入菊花末,稍煮即成,每日3次,連服數天。

功效:清熱解毒,瀉肝利濕。

主治:丹毒急性期,病變部位較局限者。

3、拌馬蘭頭

組成:馬蘭頭500克。

用法:馬蘭頭洗凈,人沸水中燙數分鐘,取出略擠,切碎,加入香干末糖、鹽、味精、麻油拌和食用,其水代茶飲,每日3次。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

主治:丹毒急慢性期均可食用。

4、赤小豆苡仁湯

組成:赤小豆100克,苡仁100克。

用法:赤小豆、苡仁浸泡半天,加水500毫升,文火煮爛,分次服用,每日3次。

功效:利水消腫

主治:丹毒下肢腫脹明顯,或伴水泡。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