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項的臨床意義

凝血四項的臨床意義

1、凝血四項的臨床意義

1.1、因子Ⅷ、Ⅸ和Ⅺ血漿水平減低。如血友病甲 乙。因子Ⅷ減少還見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

1.2、嚴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 因子Ⅴ Ⅹ和纖維蛋白原缺乏。如肝臟疾病、阻塞性黃疸、新生兒出血症、腸道滅菌綜合征、吸收不良綜合征、口服抗凝劑、應用肝素以及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

1.3、纖容活力增強。如繼發性、原發性纖溶以及血循環中有纖維蛋白(原)降解物(FDP)。

2、凝血四項的檢查目的

患者住院做手術前,醫生總會要求患者取血做凝血4項檢查,目的是在術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無缺陷,以事先有所準備,防止術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人體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當人意外受傷流血時,止血功能迅速發揮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傷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丟失。當患者需要手術時,醫師必須事先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術中可能會大出血以至發生手術意外甚至死亡。

3、凝血四項的正常值

3.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秒數:25-37,需與正常對照比較超過10s以上異常。

3.2、凝血酶原時間(PT):秒數:11-14 ,需與正常對照超過3s以上異常。活動度:80-120%。

3.3、纖維蛋白原(FIB):2-4 g/L。

3.4、凝血酶時間(TT):秒數:12-16 需與正常對照超過3s以上異常。

凝血四項的國際標準比值

1、正常參考值:0.8-1.5。

臨床應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時間與正常對照凝血酶原時間之比的ISI 次方(ISI:國際敏感度指數,試劑出廠時由廠家表定的)。同一份在不同的實驗室,用不同的ISI試劑檢測,PT值結果差異很大,但測的INR值相同,這樣,使測得結果具有可比性。目前國際上強調用INR來監測口服抗凝劑的用量,是一種較好的表達方式。

2、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應用口服抗凝劑時INR的允許范圍如下。臨床適應症,INR允許范圍預防靜脈血栓形成非髖部外科手術前1.5—2.5。髖部外科手術前2.0—3.0。深靜脈血栓形成2.0—3.0。治療肺梗塞 2.0—4.0。預防動脈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術3.0—4.0。國際標準化(凝血酶原時間)比值(INR)INR=XC。X為患者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比值。

凝血四項的注意事項

1、采血必須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硅化玻璃注射器,貯血必須用塑料試管或硅化試管,避免凝血因子活化。采血時止血帶不可束縛太緊,時間≤5分鐘,否則凝血及纖溶因子活化。血液應立即加抗凝(0.109mol/L的枸櫞酸鈉抗凝), 抗凝劑與血液的比值必須為1:9,血漿制備必須即時,分離血漿宜除盡血小板,分離血漿后盡快檢測。PT試劑和血漿溫育下不宜少于5分鐘。PT試劑預溫不宜超過15分鐘。

2、溶血、黃膽、脂血對檢測結果有影響。 G:紅細胞比積過大或過小(>55%或<20%),否則需調整血液與抗凝劑的比例。抗凝劑的體積(ml)=0.00185×血液體積(ml)×(100-比容)。抗凝劑應用0.109的枸櫞酸鈉,不宜用EDTA—Na2,肝素、雙草酸鹽等。樣本保存于-80及-20℃的冰箱內,測定時37℃迅速溶化,不可反復凍融。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