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臼和骨折有什么區別

脫臼和骨折有什么區別

1、脫臼和骨折有什么區別

脫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關節脫位,它是指組成關節的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應關系,臨床上可分損傷性脫位、先天性脫位及病理性脫位。關節脫位后,關節囊、韌帶、關節軟骨及肌肉等軟組織也有損傷,另外關節周圍腫脹,可有血腫,若不及時復位,血腫機化,關節粘連,使關節不同程度喪失功能。

骨折就是指骨頭或骨頭的結構完全或部分斷裂。多見于兒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也時有發生。病人常為—個部位骨折,少數為多發性骨折,經及時恰當處理,多數病人能恢復原來的功能,少數病人可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遺症。

脫臼和骨折都可能是由于外力因素引起的,但骨折也可能是骨質引起的,而脫臼可能是病理性因素或者習慣性脫臼引起的。

骨折損傷的部位觸碰時有刺痛感,因為骨折斷裂會有不規則的斷渣;而脫臼只是普通的腫痛,兩者的疼痛感覺不一樣。

2、脫臼治療步驟

復位以手法復位為主。

固定復位后,將關節固定在穩定的位置上,固定時間為2~3周。

功能鍛煉固定期間,應經常進行關節周圍肌肉的舒縮活動和患肢其他關節的主動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避免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

3、脫臼常見療法

肩關節脫位一般均需麻醉后或肌松弛下進行復位,常用手法復位有:希氏法傷員仰臥位,術者立于傷側,用靠近患肢術者一側的足跟置于患肢腋窩部,于胸壁和肱骨頭之間作支點,握患肢前臂及腕部順其縱軸牽引。達到一定牽引力后,輕輕搖動或內、外旋其上肢并漸向軀干靠攏復位。牽引上提法坐位,助手握患肢腕部順應其患肢體位向下牽引,用固定帶或另一助手將上胸抱住固定。牽引后,術者用雙手中指或輔以示指在腋下提移位之肱骨頭向上外復位。復位后X線攝片檢查完全復位后,用膠布或繃帶作對肩位固定3周。習慣性脫位時,可作修補術。

肘關節脫位平臥位,助手固定患肢上臂作對抗牽引,術者握其前臂向遠側順上肢軸線方向牽引。復位后上肢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3周。

骨折的危害

1、急性骨萎縮,也就是指的由于損傷導致關節附近發生了病性骨質疏松,也稱之為反射性交感神經性骨營養不良,此病主要是好發于手足骨折之后,其典型的症狀就是疼痛和血管舒縮紊亂。

2、缺血性肌痙攣,大多都是由于對骨筋膜室綜合征處理不當所導致的,這也是骨折發生之后最為嚴重的并發症之一。主要激素由于骨折和軟組織損傷之后,對骨折的處理不當所導致的,尤其是外固定過緊就很容易會導致這種危害發生,嚴重的話還會導致殘疾。

3、墜積性肺炎,大多都是發生在因為骨折而長期臥床不起的患者,尤其是年老體弱和伴有慢性病的患者都是可以患有這種疾病的,而此病一旦發生嚴重的話還會直接危及其生命安全。

骨折的飲食注意

1、忌盲目補充鈣質鈣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為骨折以后多補充鈣質能加速斷骨的愈合。但科學研究發現,增加鈣的攝入量并不加速斷骨的愈合,而對于長期臥床的骨折病人,還有引起血鈣增高的潛在危險,而同時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于長期臥床,一方面抑制對鈣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增加的結果。所以,對于骨折病人來說,身體中并不缺乏鈣質,只要根據病情和按醫生囑咐,加強功能鍛煉和盡早活動,就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利用,加速斷骨的愈合。尤其對于骨折后臥床期間的病人,盲目地補充鈣質,并無裨益,還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骨頭有些人認為,骨折后多吃肉骨頭,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實不然,現代醫學經過多次實踐證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頭,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會使骨折愈合時間推遲。究其原因,是因為受損傷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而肉骨頭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鈣。若骨折后大量攝入,就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所以,就會對骨折的早期愈合產生阻礙作用。但新鮮的肉骨頭湯味道鮮美,有刺激食欲作用,少吃無妨。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