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偏低是怎么回事

導讀:骨密度偏低是怎么回事?骨密度檢測是判斷骨質量的一個重要依據,能夠反映骨質疏松的程度、預防骨折。如檢測發現偏低需要注意提高。那么,骨密度偏低的原因是什么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怎么看骨密度檢查結果:

1、T值是將檢查所得到骨密度(BMD)與正常年輕人群的BMD相比,以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輕人的標準差(SD)數,是診斷骨質疏松症最有意義的數值。

2、Z值是將檢查所測得的BMD與正常同齡人群的BMD比較而得出的值。雖然Z值對診斷骨質疏松症的意義不大,但是可以反映骨質疏松的嚴重程度。

二、骨密度偏低的原因:

骨密度偏低的確為缺鈣的一種現象,提示以往缺過鈣,目前是否缺鈣,不能一概而論。當人體每天攝入鈣量不足600毫克時,尤其是兒童、孕婦、乳母、老人這些需鈣量較一般人多的群體,骨骼和牙齒不僅得不到鈣的補給,還要動用其中的鈣維持每天生理需要,于是引起骨密度降低。在此需特別注意的是,一般人群大約在30歲以后鈣已不再吸收進入骨骼和牙齒。

婦女較易發生骨量丟失,就是因為婦女血液中雌激素隨月經周期出現波動和減少,絕經后更為急劇地下降所致。婦女過早絕經或閉經、手術摘除卵巢等,均可加速骨量丟失。

男性血液中睪酮缺乏,也會使骨量丟失增加。營養缺乏如鈣攝取不足,也是引起骨量丟失的重要原因,婦女妊娠、哺乳期未能及時補充足夠的鈣,可使骨量丟失8%~10%。

此外,經常不運動、長期臥床、日照少、過度嗜好煙酒等,均可促進骨量丟失。

三、骨密度偏低怎么辦?

骨密度下降或骨量丟失,是隨著年齡增長不知不覺中出現的,婦女可丟失一半以上的骨量,男性可丟失骨量30%~40%。雌激素對防止骨量丟失和延緩骨骼衰老有重要作用。

隨著骨量的丟失,骨骼結構變得稀疏多孔,稍有不慎就容易骨折。骨折嚴重影響人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如股骨頸骨折1年內死亡者有20%~25%,幸存病人中約有三分之二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為此,應盡早預防骨量丟失和骨質疏松。

因而,對骨密度低者,若為30歲以下人群,盡管血鈣在正常參考范圍,也應適當增加含鈣豐富的食物,除了維持正常生理需要外,還要彌補以往的丟失。

注意鈣的攝取是關鍵措施。兒童時期就要攝入足夠鈣,每日應保證800毫克以上,成人每日需鈣1000~1500毫克,妊娠和哺乳婦女應適當增加鈣攝入。我國居民飲食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單由飲食攝取鈣遠不能滿足人體的需要量,應額外補充適當的鈣劑。

此外,還應積極參加體育運動。日照可使皮膚合成維生素D,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減少骨量丟失。因此,體育活動最好在戶外進行。

溫馨提示:確診為低骨量時,應查明引發原因,可在醫生指導下應用雌激素、雙膦酸鹽、降鈣素等藥物,這對防止骨量進一步丟失有一定作用。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