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分布寬度偏高怎么辦

血小板分布寬度偏高怎么辦

1、血小板分布寬度偏高怎么辦

血小板分布寬度偏高其實說明血小板比較多,比較大,這是個體差異,沒有多大影響。

2、什么是血小板

血小板,是哺乳動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從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胞質裂解脫落下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塊胞質。體積小,無細胞核,呈雙面微凸的圓盤狀,(100~300)×10^9個/L,直徑為2-3微米。血小板在長期內被看作是血液中的無功能的細胞碎片。

只存在于哺乳動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也是最小的血細胞。形狀不規則,有質膜,沒有細胞核,一般呈圓形,體積小于紅細胞和白細胞。成年人血液中血小板數量為(1~3)×10^11個/L,一般呈圓形,體積小于紅細胞和白細胞。血小板在長期內被看作是血液中的無功能的細胞碎片。血小板具有特定的形態結構和生化組成,在正常血液中有較恒定的數量(如人的血小板數為每立方毫米10~30萬),在止血、傷口愈合、炎症反應、血栓形成及器官移植排斥等生理和病理過程中有重要作用。但是血小板過多會形成血栓,不易于血液流動。

3、什么是血小板計數

血小板計數的概念 是指計數單位容積血液中血小板的數量,血小板計數的正常值為100~300×10^9/L醫學教育|網。血小板減少是引起出血時間延長,嚴重損傷或在激狀態可發生出血。當血小板計數50×10^9/L,且血小板功能正常,則手術過程不至于出現明顯出血。

3.1、血小板增多:當血小板計數>400×10^9/L時即為血小板增多,原發性血小板增多常見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小板增多症常見于急慢性炎症,缺鐵性貧血及癌症患者,此類增多一般不超過500×10^9/L,經治療后情況改善,血小板數目會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術后血小板會有明顯升高,常高于600×10^9/L,隨后會緩慢下降到正常范圍。

3.2、血小板減少:當血小板計數。

血小板功能有哪些

1、血小板是骨髓中巨核細胞質脫落下來的小塊,故無細胞核,表面有完整的細胞膜,血小板體積小,直經為2~4微米,呈雙凸圓盤狀,易受機械、化學刺激,此時便伸出突起,呈不規則形,電鏡下血小板的膜表面有糖衣,能吸附血漿蛋白和凝血因子。血小板在出血凝血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2、在血液中,血小板是最小的細胞。血小板在電子顯微鏡下像橄欖形盤狀.也有梭形或不規則形。血小板長為l.5~4微米,寬為0.5~2微米。正常人血液中血小板計數為(100~300)×10”/升,l/3的血小板平時貯存在脾臟中。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作用,修補破損的血管。

3、血小板在較長一段時間里被認為是血液中的無功能的細胞碎片,直到1882年意大利醫師比佐澤羅發現它們在血管損傷后的止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才首次提出血小板的命名。人們發現血小板是從骨髓中巨核細胞脫落下來的小塊胞質,每個巨核細胞可產生:300~4 000個血小板。

血小板減少不可小視

1、急性型急性血小板減少常見于兒童,占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病歷的90%,男女發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發病最多,起病急促,可有發熱,畏寒,皮膚粘膜紫癜。如患者頭痛,嘔吐,要警惕顱內出血的可能。病程多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緩解,平均病程4~6周。少數可遷延或數年以上轉為慢性。急性型占成人ITP不到10%。

2、慢性型,常見于青年女性,女性為男性的3~4倍。起病隱匿,症狀較輕,出血常反復發作,每次出血持續數天到數月。出血程度與血小板計數有關,血小板>50×10^9/L,常為損傷后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L之間可有不同程度自發性出血,血小板小于10×10^9/L常有嚴重出血,病人除出血症狀外全身情況良好。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