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和細菌的區別

真菌和細菌的區別

1、生物類型:一是就有無成形的細胞核來看:細菌沒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圍形成的細胞核,屬于真核生物。二是就組成生物的細胞數目來看:細菌全部是由單個細胞構成,為單細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單個細胞構成的單細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個細胞構成的多細胞型生物。

2、細胞結構:細菌和真菌都具有細胞結構,屬于細胞型生物,在它們的細胞結構中都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但卻存在諸多不同,具體表現在:一是細胞壁的成分不同: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幾丁質。二是細胞質中的細胞器組成不同:細菌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體外,還有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中心體等多種細胞器。

3、細胞大小:原核細胞一般較小,直徑一般為1μm~10μm;真核細胞較大,直徑一般為10μm~100μm。

4、增殖方式:細菌是原核生物,為單細胞型生物,通過細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真菌為真核生物,細胞的增殖主要通過有絲分裂進行,因真菌種類的不同其個體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等方式。

真菌的繁殖方式

1、游動孢子:形成于游動孢子囊內。游動孢子囊由菌絲或孢囊梗頂端膨大而成。游動孢子無細胞壁,具1—2根鞭毛,釋放后能在水中游動。

2、孢囊孢子:形成于孢囊孢子囊內。孢子囊由孢囊梗的頂端膨大而成。孢囊孢子有細胞壁,水生型有鞭毛,釋放后可隨風飛散。

3、分生孢子產生于由菌絲分化而形成的分生孢子梗上,頂生、側生或串生,形狀、大小多種多樣,單胞或多胞,無色或有色,成熟后從孢子梗上脫落。

細菌是什么

細菌:是屬于原核型細胞的一種單胞生物,形體微小,結構簡單,無成形細胞核、也無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體外無其他細胞器;細菌廣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與其他生物共生。人體身上也帶有相當多的細菌。人體內及表皮上的細菌細胞總數約是人體細胞總數的十倍;細菌的營養方式有自營及異營,其中異營的腐生細菌是生態系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環能順利進行。部分細菌會進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轉換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

真菌的形態

1、真菌一般比細菌大幾倍至幾十倍,用普通光學顯微鏡放大幾百倍就能清晰地觀察到。按形態真菌可分為單細胞和多細胞真菌兩類。

2、單細胞真菌:單細胞真菌稱為酵母菌,呈圓形或卵圓形,直徑為3μm~15μm,以出芽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脫落成獨立的個體。能引起人類疾病的有新生隱球菌和白假絲酵母菌等。

3、多細胞真菌:多細胞真菌稱為霉菌或絲狀菌,由菌絲和孢子組成,菌絲與孢子交織在一起。各種霉菌的菌絲和孢子形態不同,是鑒別真菌的重要標志。

細菌的形態

1、球菌:外形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根據細菌分裂的平面和菌體之間排列的方式可分為雙球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2、桿菌:外形呈桿狀,各種桿菌大小、長短與粗細差異較大。大桿菌長約4~10μm,中等大桿菌長約2~3μm,小桿菌長0.6~1.5μm.

3、螺形菌:根據菌體的彎曲分為兩類:弧菌,菌體只有一個彎曲,呈弧形或逗點狀,如霍亂弧菌。

細菌的用途

1、細菌對環境,人類和動物既有用處又有危害。一些細菌成為病原體,導致了破傷風、傷寒、肺炎、梅毒、霍亂和肺結核、淋病、炭疽病、鼠疫、砂眼等。

2、細菌通常與酵母菌及其他種類的真菌一起用于酦酵食物,例如在醋的傳統制造過程中,就是利用空氣中的醋酸菌使酒轉變成醋。其他利用細菌制造的食品還有奶酪、泡菜、醬油、醋、酒、優格等。

3、細菌能降解多種有機化合物的能力也常被用來清除污染,稱做生物復育。

4、細菌也是生物學的重要實驗材料,科學家曾用肺炎球菌發現并證實DNA是遺傳物質。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