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菌的危害
青霉菌的危害
1、真菌的一種(真核細胞)。屬于子囊菌亞門,不整囊菌綱,散囊菌目,散囊菌科,青霉屬。間有性生殖階段。菌絲為多細胞分枝。無性繁殖時,菌絲發生直立的多細胞分生孢子梗。梗的頂端不膨大,但具有可繼續再分的指狀分枝,每枝頂端有2-3個瓶狀細胞,其上各生一串灰綠色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脫落后,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產生新個體。有性生殖極少見。
2、常見于腐爛的水果、蔬菜、肉食及衣履上,多呈灰綠色。亦能引起柑橘的青霉病。有些種類如點青霉(P.notatum)和黃青霉(P.chrysogenum)等可提取青霉素,藥用青霉素又稱盤尼西林。灰黃青霉(P.griseofulvum)等可提取灰黃霉素。
3、青霉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少數種類能引起人和動物的疾病;許多種青霉能造成柑桔,蘋果,梨等水果的腐爛;對工業產品,食品,衣物也造成危害;在生物實驗室中,它也是一種常見的污染菌。加強通風,降低溫度,減少空氣相對濕度,可以大大減輕青霉的危害。
4、但在另一方面,青霉對人類非常重要,在工業上,它可用于生產檸檬酸,延胡索酸,葡萄糖酸等有機酸和酶制劑;非常名貴的婁克馥干酪,丹麥青干酪都是用青霉釀制而成的;最著名的抗生素——青霉素就是從青霉的某些品系中提取而來,它是最早發現,最先提純,臨床上應用最早的抗生素;當前發現的另一重要抗生素——灰黃霉素,是由灰黃青霉產生的,是抑制諸如腳癬之類的真菌性皮膚病的最好抗生素。
青霉菌的識別
青霉菌也稱藍綠霉,是食用菌制種和栽培過程中常見的污染性雜菌,在一定條件下也能引起蘑菇、平菇、鳳尾菇、香菇、草菇和金針菇等食用菌子實體致病,是影響食用菌產量和品質的常見病菌。
培養料面發生青霉時,初期菌絲呈白色,菌落近圓形至不定形,外觀略呈粉末狀。隨著孢子的大量產生,菌落的顏色由白色逐漸變成綠色或藍色。生長期菌落邊緣常有1~2毫米呈白色,擴展較慢。老菌落表面常交織形成一層膜狀物,覆蓋在培養料面上,分泌毒素致食用菌菌絲體壞死。
制種過程中,如發生嚴重可致菌種腐敗報廢;發菌期發生較重,可致局部料面不出菇。病原及發病規律 危害食用菌的青霉均屬半知菌青霉菌真菌。病菌大批生長時菌落呈藍綠色。病菌分布廣泛,多腐生或弱寄生,存在于多種有機物上,產生大量分生孢子,主要通過氣流傳入培養料,進行初次浸染。
帶菌的原輔料也是生料栽培的重要初浸染來源。浸染后產生的分生孢子借氣流、昆蟲、人工噴水和管理操作進行再浸染。高溫利于發病,28℃~30℃條件下最易發生,分生孢子1~2天即能萌發形成白色菌絲,并迅速產生分生孢子。多數青霉菌喜酸性環境,培養料及覆土呈酸性較易發病。食用菌生長衰弱利于發病,凡幼菇生長瘦弱或菇床上殘留菇根沒及時清除均有利于病菌浸染。
如何從青霉菌中提取青霉素
提取青霉素的方法早期是用活性碳吸附,再用有機溶劑洗滌。后來也用各種溶劑直接提取。采用活性碳吸附法,當時曾是很重要的方法,但后來被其他方法所代替,這里不妨加以敘述,以便明白各自的技巧。
將青霉素菌種接種在滅菌的適當肉汁培養基內,在無菌條件下經70-80h的發酵,當發酵完成后,將肉汁過濾,此肉汁中含青霉素30x10-6左右,冷卻到可操作的最低溫度,以防止青霉素被破壞。然后加入足量的活性碳來吸附青霉素。此混合料攪拌10min后過濾,炭濾餅用適當的溶劑洗滌青霉素。洗滌時,應先將炭濾餅從濾機上取下,然后與溶劑混合攪拌20min過濾,這樣效果更好。可用真空蒸餾法將丙酮分離,所得之青霉素濃縮液冷卻至0℃并酸化至pH為2,再溶于某些有機溶劑,例如乙酸乙酯、醇、醚、戊酸乙酯、環己烷、三氯甲烷等。將含有青霉素的有機溶劑與稀碳酸氫鈉溶液相混合,形成的青霉素鈉鹽溶于水相,經與有機溶劑分離后,在冷凍和高真空下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