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傳染病嗎

麻疹是傳染病嗎

首先,專家指出,麻疹是一種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是具有傳染性的。麻疹病毒的傳播途徑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還有易感者。

大部分人認為兒童會更容易感染上麻疹,因為兒童的免疫系統尚很脆弱。其實這是錯誤的。事實上,沒有出過麻疹的人都很容易感染上麻疹,而已經出過麻疹或者注射過麻疹疫苗的人,因為體內已經有一定的抗體,對麻疹有了免疫力,所以說是不會再感染麻疹的。

那么麻疹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都有什么?麻疹病毒的主要途徑有飛沫傳播、還有衣物等間接性傳播。

1、遠離出麻疹的病人;麻疹病人作為唯一的傳染源,如果沒有出過麻疹或者沒有注射過麻疹疫苗的人一旦靠近麻疹病人是很危險的,尤其是嬰幼兒免疫系統還比較脆弱,會更容易被麻疹病毒入侵。

2、切斷傳播途徑;要保持居住環境的通風,因為麻疹病毒對外界的抵抗力不是很強,保持室內通風可以使室內的麻疹病毒的濃度降低,不至于使人感染上麻疹病毒。注射過麻疹疫苗的人已有抗體,所以與麻疹病人接觸并不會被感染,但是要切記此時身上的衣物可能已經有麻疹病毒存在,所以在與其他人接觸之前,特別是免疫能力低下的兒童,一定要事先清洗衣物和身體。

3、注射麻疹疫苗;沒有出過麻疹或者沒有注射過麻疹疫苗的人是此病的易感人群,所以要盡可能地進行麻疹疫苗的注射,增加體內麻疹病毒的抗體,以免日后被麻疹病毒侵入身體。

不要以為兒童才是麻疹的高發人群,沒有出過麻疹或者體內沒有麻疹抗體的大人也可能隨時會中招。所以當家里的小孩出了麻疹之后,照顧患兒的家長也要注意不要被患兒傳染了麻疹。

麻疹的表現

麻疹的傳染性極強,人類為唯一的自然宿主。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觸病人后90%以上發病。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以往約90%發生在6個月至5歲的未接種過麻疹疫苗的小兒,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末春初為多。成人多因兒童時換過麻疹或接種麻疹疫苗獲免疫力。6個月內嬰兒可受母體抗體的保護。但由于麻疹疫苗接種后,麻疹的自然感染力下降,育齡婦女抗體水平降低,對嬰兒的保護能力也下降,故近幾年來成年人麻疹及8個月前嬰兒發病率有增加增加趨勢。成年人病例增多同樣源于體內有效麻疹抗體缺乏,一部分患者過去未接受麻疹疫苗接種,另一部分接種過疫苗仍然發病。流動人口患病數增加可能與流動人口疫苗覆蓋率低有關。

潛伏期約10天(6~18天),曾接受主動免疫或被動免疫者可延長至3~4周。

1、前驅期:

從發病至出疹前一般3~5天。發熱、咳嗽等上呼吸炎、粘膜炎、病毒血症、口腔粘膜斑的出現早期診斷有價值。麻疹粘膜斑(KopLik斑)——在口腔粘膜告第一齒處,可見0.5~1mm大小細砂樣灰白色小點,繞以紅暈。該粘膜斑亦可見于唇內,出現2—3日即可消失。

2、出疹期:

發病3—4日耳后、發際漸及耳前、面頰、前額、軀干及四肢,最后達手足心,2~5日布及全身。皮疹初為淡紅色斑丘疹,直徑2~5mm,稀疏分明,疹間皮膚正常。此時全身中毒症狀加重,體溫高、全身淋巴結腫大,肝脾腫大、肺部可有羅音。嗜睡或煩躁不安。咳嗽加重,結膜紅腫、畏光。查體:淺表淋巴結腫大、肝及脾大。肺部常聞干、濕性羅音。

3、恢復期:

3~5d后,發熱開始減退,全身症狀減輕,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順序消退,留褐色色素斑,1~2周消失、留有碎屑樣脫皮。麻疹面部皮疹潛伏期3—4周,發病緩、體溫低、皮疹少、咳嗽輕、疹色淡、并發症少。

多見于全身情況差,免疫力低下,或繼發嚴重感染者。

可分為中毒性麻疹、休克性麻疹、出血性麻疹、皰疹性麻疹不同類型。

成人麻疹症狀嚴重、易導致多臟器損害,同時病情不典型呈多樣性,易誤診,并具有以下特點:

多數報告患者存在胃腸道症狀,24例成人麻疹中有21例以水樣便腹瀉為主要表現;呼吸道卡他症狀和眼部症狀重;Koplik斑明顯且持續時間長;多伴有肝臟和心臟損傷。

麻疹的護理方法

隔離觀察:應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及神志狀態;皮疹的變化,入出疹過程不順利,提示有可能發生并發症,需報告醫師及時處理;觀察有無脫水;并發症表現:入出現體溫過高或下降后又升高、呼吸困難、咳嗽、發紺、躁動不安等,均提示可能出并發症。

休息:絕對臥床休息病室內應保持空氣新鮮、通風,室溫不可過高,以18~20oC為宜,相對濕度50~60%。室內光線不宜光強,可遮以有色窗簾,以防強光對病人眼睛的刺激。

飲食:應給以營養豐富、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逝、半流食,并注意補充水分,可給予果汁、先蘆根水等,少量、多次喂食,攝入過少者給予靜脈輸液,注意水電解質平衡。恢復期應逐漸增加食量。

發熱的護理:應注意麻疹的特點,在前驅期尤其是出疹期,入體溫不超過39oC可不予處理,因體溫太低影響發疹。入體溫過高,可用微溫濕毛巾敷于前額或用溫水擦浴(忌用酒精擦浴),或可服用小劑量退熱劑,是體溫略降為宜。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