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征

腸易激綜合征的概述

1、定義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組持續或間歇發作,以腹痛、腹脹、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為臨床表現,而缺乏胃腸道結構和生化異常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羅馬Ⅲ將其列為功能性腸病的一類,患者以中青年人為主,發病年齡多見于20~50歲,女性較男性多見,有家族聚集傾向,常與其他胃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存伴發。

2、別稱

功能性胃腸病

3、發病部位

腹部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20~50歲女性

6、科室

消化內科

腸易激綜合征的典型症狀

1、腸易激綜合征的典型症狀

功能性胃腸病是指具有腹脹、腹痛、腹瀉及便秘等消化系統症狀,但缺乏器質性疾病(如胃炎、腸炎等)或其他證據的一組疾病,在普通人群的發生率達到23.5%~74%。在胃腸門診中,約42%~61%功能性胃腸病患者存在心理障礙,常表現為焦慮障礙(驚恐和廣泛性焦慮)、抑郁障礙(情緒低落和心境惡劣)和軀體形式障礙(疑病障礙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便秘型功能性胃腸病主要表現為大便干燥,想便時,遲遲解不下,腹部腫脹疼痛、腸道痙攣。腹瀉型功能性胃腸病表現為大便稀,一天排便三次以上,有時,自己控制不了。

2、腸易激綜合征的分類

按照大便的性狀將IBS分為腹瀉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四種臨床類型,我國以腹瀉為主型多見。

腸易激綜合征的病因病機

IBS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被認為是胃腸動力異常、內臟感覺異常、腦腸調控異常、炎症和精神心理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胃腸道動力紊亂

腸道動力變化是IBS 症狀發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礎。以腹瀉為主的IBS患者呈腸道動力亢進的表現,小腸傳輸時間顯著縮短,結腸動力指數和高幅推進性收縮的均值和最大值均明顯提高。便秘型IBS則正好相反,表現為腸道動力不足。

2、內臟感覺異常

研究發現IBS患者多數具有對管腔(直腸)擴張感覺過敏的臨床特征,其平均痛覺閾值下降,直腸擴張后的不適程度增強或有異常的內臟-軀體放射痛,提示脊髓水平對內臟感覺信號處理的異常。

3、中樞感覺異常

研究表明,IBS患者其內臟疼痛的中樞通路與正常人有所不同,且腹瀉型IBS與便秘型IBS之間的大腦反應區也有所不同。

4、腦-腸軸調節異常

IBS患者存在中樞神經系統對腸道傳入信號的處理及對腸神經系統的調節異常。

5、腸道感染與炎症反應

研究顯示,急性腸道感染后發生IBS的幾率大大增高,因此腸道急性感染被認為是誘發IBS的危險因素之一。腸道感染引起的黏膜炎症反應,通透性增加及免疫功能激活與IBS發病的關系值得進一步研究。

6、精神心理因素

IBS患者常有焦慮、緊張、抑郁等心理異常。同時精神心理應激也可誘發或加重IBS症狀,說明精神心理因素與IBS有密切的關系。

腸易激綜合征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旨在排除器質性病變,多次(至少3次)大便常規培養均陰性,便隱血試驗陰性,血尿常規正常,血沉正常,甲狀腺、肝、膽、胰腺、腎功能正常。對于年齡40歲以上患者,除上述檢查外,尚需進行結腸鏡檢查并進行黏膜活檢以除外腸道感染性、腫瘤性疾病等。鋇劑灌腸X線檢查和腹部超聲檢查,也常用來進行排除診斷。

腸易激綜合征的并發症

症狀出現或加重常與精神因素或一些應激狀態有關。部分病人伴有上胃腸道及腸道外多種功能紊亂的症狀。還可伴有心理精神異常表現,如抑郁、多疑、緊張、焦慮、敵意等。

腸易激綜合征的防治方案

1、腸易激綜合征的預防方法

適當參加文體活動,積極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對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如蝦、蟹、牛奶、花生等盡量不食,辛辣、冰凍、油膩生冷食物及煙酒要禁忌。同時避免瀉藥及理化因素對腸道的刺激。飲食定量,不過饑過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本病多在思想負擔沉重、情緒緊張、焦急、憤怒、抑郁等因素時發病。因此避免精神刺激,解除緊張情緒,保持樂觀態度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2、腸易激綜合征的治療方法

在此強調個體化的綜合治療,即應包括精神心理行為干預治療、飲食調整和藥物治療,患者的治療方法和對藥物的選擇應因人而異對症處理。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