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

內科的概述

1、定義

醫學科屬。包括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腫瘤科,內分泌科,血液內科,傳染病科,小兒科等等等。 內科問診 呼吸內科:包括的疾病有感冒、肺炎、肺氣腫、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哮喘、肺癌、肺心病、呼吸衰竭、慢性支氣管炎、氣胸、肺膿腫、胸腔積液、間質性肺疾病。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正式實施,規定內科標準英文名為Internal Medicine Department。

2、屬性

臨床醫學。

3、全稱

內科。

4、研究方向

疾病定義、病因、症狀、征候等。

5、治療方法

追蹤觀察、生活方式、藥物等。

內科的歷史發展

內科學包含了依不同器官系統而分類的次專科:心臟內科、呼吸科、肝膽腸胃科、腎臟科(泌尿內科)、血液科、腫瘤科、內分泌科、傳染病科、免疫科、風濕科、神經科、兒科、神經內科、老年病科等,但各地甚至各醫院對次專科的分類可能有所不同。各次專科多半有成立各自的醫學會,各自審查次專科醫師的資格并舉辦學術活動。廣義的內科學更包含了皮膚科、眼科、精神醫學、復健科(康復科)、放射科、安寧緩和科、環境及職業病科等非用外科手術方式治療之專科。

內科看什么疾病

內科包含了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神經內科、血液科、風濕科、腎內科等次專科。廣義的內科學更包含了皮膚,復健,精神,環境及職業病等非用外科方式治療之專科。

內科檢查

1、檢查項目

內科體檢包括一般體檢和身體各個系統的檢查,具體內容如下。

一般檢查:主要檢查受檢者的心率、脈搏、呼吸、血壓等,這主要通過儀器以及醫生的感官來評定。心率是測量每分鐘心跳的次數,正常心率為每分鐘60?100次,老年人的心率會慢一點。心率過慢的人,常見于冠心病、心肌炎等。

正常呼吸是每分鐘16-20次,在平靜狀態下每分鐘呼吸頻率超過24次,有可能是缺氧、體溫增高、心肺疾病、嚴重貧血等。當每分鐘少于12次,常見于呼吸中樞受到抑制、昏迷。

正常人的脈搏和心率是一致的,成年人正常脈搏是60?100次/分鐘,平均72次/分鐘,嬰兒可達130次/分鐘。成年人的心率大于100次/分鐘,稱為心動過速;小于60次/分鐘,稱為心動過緩。如果脈搏搏動均勻,說明心臟情況基本正常。如果脈搏搏動不均勻,或搏動頻率超出正常范圍,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必要時去醫院檢查。

心臟檢查:心尖搏動、心界大小、心率快慢、節律是否整齊、有無心臟及血管雜音、心包摩擦音。心臟檢查主要是關注心界有沒有擴大,心尖沖動位置是不是正常,心音強弱、心率快慢有沒有改變,心律是否整齊,各瓣膜區有無雜音。

呼吸系統:主要檢查胸部呼吸音、肺肝界、呼吸頻率快慢,有無干濕性羅音及胸膜摩擦音。這部分的檢查主要是醫生通過聽診器聽診的方式,診斷兩肺是否為清音,有無濁音、實音、鼓音或過清音。肺下界有無上下移動。

消化系統:腹部有無壓痛,肝、脾的大小、有無包塊及移動性濁音、腸鳴音是否正常。這部分檢查是醫生通過按壓等觸診方式,診斷腹部是否平坦、有無隆起或凹陷、有無腹壁靜脈曲張,有無壓痛與反跳痛,有無包塊等。如果能觸及肝、脾時,應注意肝、脾的大小、硬度,表面是否光滑,有沒有壓痛等。

神經系統:意識狀態是否清晰、語言是否流利、腦神經系統檢查、肌力、肌張力、生理反射是否正常、有無病理征。

其他情況:鞏膜有無黃染、結膜是否紅潤、眼瞼及雙踝部有無水腫。

2、檢查注意事項

2.1、體檢前向醫生告知病史以及目前疾病發展的情況,一定要如實回答,切勿漏報、瞞報。

2.2、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哮喘等慢性疾病患者,請將平時服用的藥物攜帶備用,受檢日建議不要停藥。

2.3、檢查前請先休息十分鐘,方可進行。

2.4、女同志不宜穿連衣裙。

2.5、請穿衣袖寬敞的衣服,以便抽血時將衣袖卷至肘關節以上。

2.6、聽心肺、觸摸腹部器官時,須平躺于診斷創傷,接送褲帶,雙腿屈曲,配合醫生檢查。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