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篩竇炎

什么是篩竇炎

1、什么是篩竇炎

篩竇炎是鼻竇炎的一種,篩竇是鼻腔吸入氣流沖擊之處,也是細菌、病毒、吸入性抗原最易侵入的部位,這些細菌、病毒入侵引起感染,從而導致篩竇炎。

2、急性篩竇炎的臨床表現

急性篩竇炎時,其頭痛一般較輕,但形式較多樣化:有時為眼內眥(眼內角)和鼻根深部發脹或微痛,有時為額部頭痛,也常為周期性發作,尤其是前組篩竇炎者。與急性額竇炎相似,但程度上較輕微:有時為枕部疼痛,此時多有后組篩竇炎;有時為眼球后疼痛,轉動眼球或以手指按壓眼球時疼痛加重;有時頭痛局限于額部。其疼痛時間一般晨起漸重,午后轉輕。

急性篩竇炎時,眼內眥部可出現紅腫、壓痛,伴有眼球悶脹、流淚、畏光等感覺。鼻腔檢查:中鼻甲腫大、充血;前組篩竇炎時,中鼻道可有膿液,后組篩竇炎時,膿液積蓄于上鼻道或嗅裂(鼻腔頂)處。

3、慢性篩竇炎的臨床表現

本病患者有一部分無任何主訴症狀或症狀不顯著,仔細詢問可有下列症狀:

頭痛:常位于眼球之后,以頭頂,枕部為甚,夜間或飲酒后加劇。

反射性神經痛:可有面痛,牙痛,乳突,頸部,肩背等處神經痛。

嗅覺障礙:常為原因不明的嗅覺喪失。

頭暈:步履不穩,左右搖擺,但無定向偏斜,與耳性眩暈不同。

后鼻滴涕:可在低頭時或頭位變動時有膿性分泌物自后鼻孔流至咽部,吐出后症狀暫時緩解。

慢性篩竇炎很少單獨發生,症狀也不典型,以神經痛,精神郁抑,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較多見,當竇口阻塞時,可有鼻根或眼眶脹悶感及鼻塞,嗅覺障礙,鼻后孔流涕。

臨床檢查可見息肉阻塞中鼻道,中鼻甲和鼻中隔結節部肥厚,嗅裂,中鼻道有膿性分泌物。

鼻竇炎復發怎么辦

1、全身治療:采用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因多為球菌感染,以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為首選藥物,藥物治療強調選擇敏感抗生素,足量、足療程使用。若頭痛或局部疼痛劇烈,可適當用鎮靜劑或鎮痛劑。一般療法與急性鼻炎相同。中醫中藥治療以散風清熱、芳香通竅為主,以解毒去瘀為輔。

2、改善鼻竇引流:常用含1%麻黃素的藥物滴鼻,收縮鼻腔,改善引流。急性鼻竇炎還可以通過體位改變進而改善鼻竇的通氣引流而減輕頭痛。

3、上頜竇穿刺沖洗術:急性上頜竇炎宜在全身症狀消退、局部急性炎症基本控制后施行。沖洗后可注入抗菌溶液,每周1—2次。

4、手術:急性鼻竇炎在藥物控制不滿意或出現并發症時可采用鼻內窺鏡手術,通過內鏡引導直達病灶,開放鼻竇口,清除病變,改善局部引流,進而恢復鼻竇正常的生理功能。

鼻竇炎危害有哪些

1、鼻竇炎誘發顱內并發症:并發硬腦膜外膿腫時症狀并不典型,診斷比較困難,除鼻部症狀外可有頭痛加重(臥位尤甚),惡心嘔吐,脈緩等症。并發硬腦膜下膿腫時自覺症狀有頭痛,發熱和腦膜刺激征。嚴重者可出現對側面部及上肢肌肉癱瘓或抽搐,膿腫破潰后可引起化膿性腦膜炎,鼻竇炎的危害不容忽視!

2、鼻竇炎會引起病灶和下行感染:鼻竇化膿性分泌物從鼻咽部向下流注,可引起咽炎,扁桃體炎,中耳炎,氣管炎等病。化膿性鼻竇炎作為感染病灶,還可引起感染性關節炎,腱鞘炎和皮膚病。

3、鼻竇炎會引起骨髓炎:慢性化膿性鼻竇炎經久不愈者易引起額竇,蝶竇,篩竇等的炎,上頜骨骨髓炎。以額骨骨髓炎常見,除鼻竇區壓痛外,頭痛性質是悶脹樣鈍痛。骨髓炎經久不愈還可有黃綠色鼻涕,X線拍片顯示骨質結構不清,死骨形成和鼻竇骨壁缺損,會影響到人們的骨髓,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