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看什么科
丹毒看什么科
1、丹毒看什么科
丹毒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皮科疾病,在臨床上是應該掛皮膚科的。主要是由于病毒的感染引起的,患者局部出現紅色的斑點,同時會伴隨一些疼痛、發燒等等,與患者的免疫力低下是有一定的關系的。早期疾病的正確診斷是很重要的,應該注意與一些疾病進行鑒別診斷。比如說帶狀皰疹,蜂窩織炎等。要求醫生要有比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希望能夠對症治療。
2、怎樣預防丹毒的發生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也是特別關鍵的,預防丹毒就要先從飲食上調理,丹毒的發生一部分也是由于上火嚴重造成的,那么,平時飲食就要以清淡為主了,不要吃那些容易上火的東西,比如羊肉啊,辣椒啊,海鮮水產之類的,那些都是可以引發丹毒的發生。
其次就要注意個人的衛生習慣,要勤洗澡泡腳,常換襪子,比如丹毒經常發生在下肢時就要注意這些了。再有就是要避免經常挖鼻孔,挖鼻孔也會造成丹毒的發生。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要改善。
3、丹毒怎么處理
注首先注意休息,飲食忌酒,辛辣刺激,下肢的丹毒盡量少走動,適時抬高,有利消腫,有足癬同時治療,有局部破損的需處理局部傷口。
局部外用50%硫酸鎂溶液濕敷,或者10%魚石脂軟膏涂于患處,有水泡的地方,先用注射器抽除,再用0.1%依沙吖啶液濕敷。
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先靜脈點滴1周,然后再口服一周,青霉素類效果良好。
丹毒有哪些并發症
一般來說丹毒的症狀表現十分的明顯,大家可以自我診斷。丹毒的并發症很少見,通常不會引起什么并發症。下面我們來對丹毒的症狀了解下。
一般患者沒有什么丹毒并發症,只有少數的沒有及時治療丹毒的患者,可以出現腎炎皮下膿腫及敗血症等丹毒并發。
丹毒發病前有全身不適、寒戰、惡心等症狀,繼而局部出現邊界的水腫性鮮紅斑,迅速向四周擴大,皮損表面可出現水皰,自覺灼熱疼痛,可伴發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多見于顏面及小腿部,面部丹毒損害發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損害常與腳癬有關。并常有復發傾向,復發時症狀往往較輕。嬰兒丹毒多見于腹部,臍部感染有關。愈后遺留有色素沉著。
丹毒需與接觸性皮炎、蜂窩織炎鑒別。丹毒多發部位是面部和下肢;起病急,常有寒戰、高熱、頭痛等全身症狀。白細胞增高。局部出現腫狀紅疹,色呈玫瑰,形態不規則,與正常組織分界清楚,略隆起,時有水泡,壓可褪色,有燒灼感,炎症向四周擴散,中心部逐漸褪色呈棕黃色,有落屑。丹毒病人區域淋巴結腫大,伴疼痛及壓痛。
丹毒的臨床表現
丹毒發病急劇,常先有惡寒、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等前驅症狀,嬰兒有時可發生驚厥。繼而在患部出現水腫性紅斑,境界清楚,表面緊張灼熱,迅速向四周擴大。有時損害部位可發生水皰。自覺灼熱疼痛,局部淋巴結腫大,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白細胞增多,好發于小腿及頭面部,嬰兒常好發于腹部,其它任何部位亦有發生。多呈急性經過,全身症狀和皮損一般在4日-5日達高峰,若不積極治療,尤其嬰兒、年老體弱的病人,常可發生腎炎、皮下膿瘍及敗血症等并發症。皮疹消退時,局部可留有輕度的色素沉著和脫屑。
丹毒臨床上由于其表現不同,因而有各種不同的名稱。如在紅斑腫脹處發生水皰者,稱為水皰性丹毒;形成膿皰者,稱為膿皰性丹毒;炎症深達皮下組織引起皮膚壞死的,稱為壞疽性丹毒;皮損連續擴大且呈島嶼狀蔓延的,稱為游走性丹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