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吃什么藥好

骨關節炎吃什么藥好

1、骨關節炎吃什么藥好

1.1、止痛藥,臨床上藥物治療一般從單純止痛藥(如對乙酰氨基酚)開始,以避免損傷胃黏膜,對老年患者應特別注意用藥劑量的調整。酒精中毒或患有谷胱甘肽耗竭性疾病的患者,應用對乙酚氨基酚時易發生肝臟損傷,應慎用之。

1.2、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的排泄動力學與年齡有關,老年患者易發生消化不良、上胃腸道糜爛、腎功能障礙等不良反應。因此,骨性關節炎患者必須應用服NSAIDS時,要注意其不良反應。此外,NSAIDS有可能與抗凝劑、口服抗高血糖藥、抗高血壓藥等不可一起應用。

1.3、關節內皮質類固醇,關節內皮質類固醇常用于治療骨性關節炎,多用于炎性期出現疼痛和關節滲出液的患者。皮質類固醇疼痛僅有短期止痛作用。

1.4、關節內玻璃糖醛酸,玻璃糖醛酸是滑液的一種正常成分,除了有關節潤滑作用外,還能維持軟骨的營養狀態。關節內注射玻璃糖醛酸的指征是有放射學異常的膝關節疼痛。

2、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常發生于晨間,活動后疼痛反而減輕,但如活動過多,疼痛又可加重。另一症狀是關節僵硬,常出現在早晨起床時或白天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后。檢查受累關節可見關節腫脹、壓痛,活動時有摩擦感或“咔嗒”聲,病情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

3、骨關節炎的檢查

3.1、實驗室檢查,關節液常為清晰、微黃黏稠度高,白細胞計數常在1.0×109/L以內,主要為單核細胞。黏蛋白凝塊堅實。

3.2、其他輔助檢查,X線平片于早期并無明顯異常,約數年后方逐漸出現關節間隙狹窄,此表明關節軟骨已開始變薄。開始時,關節間隙在不負重時正常,承重后出現狹窄。病變后期,關節間隙有顯著狹窄,軟骨下可有顯微骨折征,而后出現骨質硬化,最后關節邊緣變尖,有骨贅形成負重處軟骨下可有骨性囊腔形成典型的骨關節病征象。CT及MRI檢查可在早期發現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質的異常改變。

誘發骨關節炎的病因有哪些

1、體重過重:體重過大會增加關節的負荷,并會由于姿勢步態運動等因素,導致關節生物力學改變,體重超重特別是超重的婦女,患膝骨性關節炎的可能性較大,研究提示婦女的肥胖和膝骨性關節炎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2、關節過度使用:膝關節長期用力快速屈伸,增加關節軟骨的磨損,如頻繁快步健身走、自行車、羽毛球、登山、登樓梯等活動,某些使關節反復受到應力刺激的活動,如頻繁或反復地抬舉重物及蹲、跪等動作,可造成關節的損傷,引起軟骨退變。

3、關節損傷:關節或關節附近的創傷有時會誘發骨性關節炎,如骨折波及關節面、韌帶撕裂導致關節失穩,以及半月板撕裂引起關節軟骨的異常磨損等。如膝關節韌帶損傷、脂肪墊損傷、半月板損傷、創傷性滑膜炎、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等都會引起膝關節疼痛。

骨關節炎患者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保持樂觀情緒,絕大多數患者的預后是良好的。單純X線有骨質增生者不一定出現症狀。

2、有合理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平時飲用牛奶少量多次,多曬太陽,必要時補充鈣劑。應調整勞動強度或更換導致症狀加重的工種,消除或避免不利因素,如劇烈運動。

3、避免過度負荷,避免受累關節的過度負荷,肥胖者應減輕體重。膝和髖關節受累者應避免長時間站立、跪位和蹲位。

4、選擇適當的鞋,老年人最好穿松軟帶后跟的鞋,鞋后跟高度以高出鞋底前掌2cm左右為宜,老年人的鞋底還要稍大一些,必須有防滑波紋,以免摔倒。

5、使用輔助設施,可利用把手、手杖、護膝、步行器、楔形鞋墊膝內翻或外翻者或其他輔助裝置,減輕受累關節的負荷。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