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

胰腺炎的概述

1、定義

胰腺炎是胰腺因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水腫、充血,或出血、壞死。臨床上出現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發熱等症狀。化驗血和尿中淀粉酶含量升高等。

2、別稱

無。

3、發病部位

胰腺。

4、傳染性

無傳染性。

5、高發人群

高脂血症者、高鈣血症者。

6、科室

消化內科。

胰腺炎的典型症狀

1、胰腺炎的典型症狀

肚子疼,上腹部疼痛,上腹及腰背部有“束帶感”,右上腹持續性劇痛并向右肩部放射,惡心與嘔吐,發燒,電解質紊亂,胰源性腹痛,突發性右上腹絞痛,急腹症,上腹部壓痛。

2、胰腺炎的分類

第十三屆世界胃腸病學術會議1988年9月羅馬由歐洲胃腸學會和意大利胃腸學會主辦的第十三屆世界胃腸病學術會議,于1988年9月4~10日在羅馬召開。會議討論了胰腺炎的分類,將其分為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又分為三類:

1、慢性梗阻性胰腺炎:由胰管梗阻引起。

2、慢性鈣化性胰腺炎:主要有胰管內或實質內鈣化。

3、慢性炎性胰腺炎:指的是胰腺外分泌實質破壞而代之以致密的纖維化。

胰腺炎的病因病機

引發急性胰腺炎的因素多且復雜,尚未完全明確。但多種原因均是通過胰液逆流、各種胰酶被激活后通過自家消化作用損害胰腺組織來引發胰腺炎。通常急性胰腺炎的發病不能用單一因素解釋,而且胰腺炎發展到后期又有新的因素參與,加重病情。

在美國,慢性胰腺炎的最常見原因是酒精中毒和特發性的。與急性胰腺炎類似,某些慢性胰腺炎患者伴有微小結石。少見的原因為遺傳性胰腺炎,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狹窄,結石或癌腫引起的胰總管阻塞。在罕見的情況下,一次嚴重的急性胰腺炎的發作便足以引起胰管狹窄使引流受損,導致慢性胰腺炎。在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尼日利亞,特發性鈣化性胰腺炎可見于兒童和少年。

胰腺炎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白細胞計數

如感染嚴重,白細胞總數增高,并出現明顯核左移。部分病人尿糖增高,嚴重者尿中有蛋白、紅細胞及管型。

2、血、尿淀粉酶測定

血、尿淀粉酶測定對胰腺炎的診斷具有重要診斷意義。急性胰腺炎病人胰淀粉酶溢出胰腺外,迅速吸收入血,由尿排出,故血尿淀粉酶大為增加,是診斷本病的重要的化驗檢查。淀粉酶值在嚴重壞死型者,因腺泡嚴重破壞,淀粉酶生成很少,故其值并無增高表現。如淀粉酶值降后復升,提示病情有反復,如持續增高可能有并發症發生。

3、血清脂肪酶測定

血清脂肪酶增高的原因同淀粉酶,發病后24小時開始升高,可持續5-10天,對較晚患者測定其值有助診斷。

4、血清鈣測定

血清鈣正常值不低于2.12mmol/L(8.5mg/dl)。在發病后兩天血鈣開始下降,以第4-5天后為顯著,重型者可降至1.75mmol/L(7mg/dl)以下,提示病情嚴重,預后不良。

5、血清正鐵蛋白(MHA)測定

MHA來自血性胰液內紅細胞破壞釋放的血紅素,在脂肪酶和彈性蛋白酶作用下,轉化為正鐵血紅素,被吸收入血液中與白蛋白結合,形成正鐵血紅蛋白。重症患者常于起病后12小時出現MHA,在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為陽性,水腫型為陰性。

6、X線檢查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X線檢查腹部可見局限或廣泛性腸麻痹。小網膜囊內積液積氣。胰腺周圍有鈣化影。還可見膈肌抬高,胸腔積液,偶見盤狀肺不張,出現ARDS時肺野呈“毛玻璃狀”。

7、B超與CT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B超與CT均能顯示胰腺腫大輪廓,滲液的多少與分布。

胰腺炎的并發症

輕症急性胰腺炎極少有并發症發生,而重症急性胰腺炎則常出現多種并發症。胰腺膿腫, 胰腺假性囊腫,臟器功能衰竭,病情中可繼發腹腔、呼吸道、泌尿道等感染。感染擴散可引起敗血症。后期因機體抵抗力極低,加上大量使用抗生素,易發生真菌感染。少數可演變為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主要表現為慢性腹痛及胰腺內、外分泌功能不全,它與胰腺癌的發生有關。還可引發其他一系列并發症,最常見的并發症是假性囊腫的形成及十二指腸、共同通道的機械性梗阻,較少見的并發症有脾靜脈血栓形成并門脈高壓、假性動脈瘤的形成(尤其是脾動脈)及胰源性胸、腹水。

胰腺炎的防治方案

1、胰腺炎的預防方法

降低高血脂,積極防治動脈硬化。有膽石症者應盡早進行手術治療。不飲酒或少飲酒,尤其不要飲用高度白酒。膽道或腸道有蛔蟲者,要盡早進行驅蟲治療。不可暴食,特別是不應一次進食大量高脂肪、高蛋白質食物。謹慎用藥。激素、雙氫克尿噻、硫唑嘌呤、雷米封、雌激素等藥均可以誘發胰腺炎。

2、胰腺炎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