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炎吃什么藥好

髖關節炎吃什么藥好

1、髖關節炎吃什么藥好

1.1、NSAIDs

NSAIDs(非甾體抗炎鎮痛藥)既有止痛作用又有抗炎作用,是最常用的類控制OA症狀的藥物。主要通過抑制環氧化酶活性,減少前列腺素合成,發揮減輕關節炎症所致的疼痛及腫脹、改善關節活動的作用。其主要不良反應有胃腸道症狀、腎或肝功能損害、影響血小板功能、可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發生的風險。

1.2、阿片類藥物

對于急性疼痛發作的患者,當對乙酰氨基酚及NSAIDs不能充分緩解疼痛或有用藥禁忌時,可考慮用弱阿片類藥物,這類藥物耐受性較好而成癮性小。如口服可待因或曲馬多等,由于曲馬多不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因此對胃黏膜無明顯不良影響。該類制劑應從低劑量開始,每隔數日緩慢增加劑量,可減少不良反應。

2、髖關節炎如何治療

2.1、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主要包括以下幾種:直流電療及藥物離子導入、低頻脈沖電療、中頻電流療法、高頻電療、磁場療法、超聲療法、針灸、光療法即紅外線、紫外線、冷療。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根據關節受累的部位和性質,選用合適的物理治療能更好地緩解關節症狀及促進功能恢復。急性關節炎期,使用紫外線照射可減輕關節炎症,亞急性期及慢性期以溫熱療法為主。

2.2、免疫及生物治療

此類治療是針對關節炎發病及導致病變進展的主要環節,如針對細胞因子的靶分子治療、血漿置換、免疫凈化、免疫重建、間充質干細胞移植等,主要應用于其他治療無效、迅速進展及難治性重症關節炎患者,主要為類風濕關節炎。

2.3、外科治療

外科治療主要包括關節腔穿刺、滑膜切除、關節置換、關節矯形、關節融合。并非每個患者均需進行關節腔穿刺,要嚴格掌握臨床適應症。已經確診的關節炎,但個別關節持久不愈的關節腔較多積液,影響患者關節功能時可進行關節腔穿刺抽液并給予腔內注射藥物。

3、髖關節炎的治療偏方

3.1、蒲公英根適量。搗爛,裝瓶至一半,加滿燒酒,放置10天后可用。每早服1次,每次15-20毫升。

3.2、茄根24克,枸杞子15克,當歸、松節、人參、鱉甲、龍骨、牛膝、羌活、蠶砂、獨活、防風各6克。共為粗末,用高粱酒500毫升浸泡2周,去渣。每次服30毫升,每日3次。

3.3、桂皮、牛膝、烏藥各15克,松針一把,加180毫升燒酒,泡1周以上。每次服半酒盅,久服有效。

3.4、生半夏、生南星、生川烏、生草烏各30克。加入50%酒精500毫升浸泡,2周后用之搽患處,每日數次。

髖關節炎如何護理

適當休息:在病情允許的范圍內工作和生活,不可使受累關節過度負重、受潮、受涼、過于勞累,并應避免久坐、久站。不應使膝關節處于某一體位長久不動,應適當活動關節。

消除關節勞損因素:肥胖病人應節制飲食,減少體重;或堅持多乘車(包括騎自行車)少走路,尤其少上下臺階及走不平的路。

理療:可解除疼痛和肌肉痙攣,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減輕腫脹。可用熱敷,最好是濕熱敷。熱氣浴、溫泉浴也可應用。透熱或超聲療法可用于解除亞急性期疼痛,感應電可用于肌肉萎縮。超短波、微波、離子透入均有消炎止痛的良效。有條件作溫熱礦泉浴、旋渦浴則效果更好。

關節炎吃什么食物好

1、山藥

具有益氣養陰、補腎、脾、肺的作用。適用于類風濕病后口渴、乏力、出汗等。

2、黑豆

具有補腎益陰、健脾利濕、祛風除痹功效。適用于類風濕痹痛,四肢拘攣、肝腎不足。本口同薏苡仁、木瓜同用效果更佳。

3、橄欖

取鮮橄欖根或皮40克~50克,洗凈煎水內服,亦可食用橄欖果。治療類風濕痹症,手足麻木等。

4、松子仁

具有滋肝補腎、益腦健脾、強壯筋骨等作用。每日食用3克~5克。

5、辣椒

具有溫中散寒之功效,外用可使局部皮膚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對防治類風濕有一定療效。

6、蓮子

味甘澀,性平,具有清心養神益腎的作用。據《本草綱目》記載,蓮子有“交心腎、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厚腸胃、利耳目、除寒濕”等功效。可鮮食,也可干果去皮、內心煮粥等食用。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