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驚蟄 | 驚蟄養生吃什么好?有沒有便捷的養生方式推薦?您關注的養生要點都在這里!

今日,驚蟄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其名稱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屬性。作為中醫學根的中國傳統文化,涉及眾多學科領域,它也極為重視節氣養生。

中醫如何認識驚蟄,

春季為何容易口舌干燥、牙齦出血,

驚蟄養生吃什么好

……

一起追隨北京中醫藥大學賀娟教授快速瀏覽養生核心要點。

“驚蟄”的含義是什么

“蟄”,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藏也”,《爾雅·釋詁》則言“蟄,靜也。”“蟄”本來描述的是一種現象,指在四季分明的地域,到了冬季,動物就開場伏藏和清靜下來。

“蟄”字的構成,下面的“蟲”,并非僅指昆蟲,而是一切動物的統稱。《黃帝內經》的七篇大論中,就有在不同的干支年份,毛蟲、介蟲、鱗蟲、羽蟲、倮蟲等“五蟲”繁育、活躍、死亡的記載,把一切動物都稱為蟲;其上面的“執”,則為音符,故古代亦有人將“蟄”讀為“執”。

驚蟄,古代又稱為“啟蟄”,是指隨著氣溫慢慢回升,天之陽氣的生發,我們不只可以看到樹木長出新芽、開花,小草泛綠,冬季伏藏的動物也開場從土里鉆出來,變得極為活躍,自然界一下子變得生氣勃勃。而這種特征在《黃帝內經》的《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有描述,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除了肉眼可見的大的動物外,還有很多看不到的微生物也開場活躍,如細菌、病毒開場蘇醒。因此,春季也是很多疫病流行的季節。

人體如何感知驚蟄

驚蟄之后,陽氣徐徐上升,人體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這些變化主流從以下幾方面有所體現:

第一,上火。由于陽氣上升,部分素體陽氣偏盛的人在容易出現火熱上炎的征象,如口干舌燥、口腔潰瘍、流鼻血、便秘等。

臨床上很多患者反映,原來一直吃著很舒服的中藥,最近吃卻出現口腔潰瘍的症狀,有的人鼻子、牙齦出血,有的則易于出現皮膚風疹或過敏性鼻炎等問題。“火性炎上”,上述症狀都是火熱上升至頭面的征象。

第二,失眠、頭痛、眩暈。在人體五臟與四季的相應中,春天屬于木,匹配肝臟。驚蟄時令,人體的肝陽之氣上升,陰血則會相對不夠,因此,常出現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肝氣欲升而不得升,出現肝氣郁結,或肝熱內郁,臨床可見抑郁、焦慮、失眠等現象。而素有精神疾病的人群,此時精神疾病也容易加重。民諺素有“菜花黃,癡子忙”之說,即是指春季精神疾病易于復發。

二是肝陽升而太過,致使肝陽上亢,出現眩暈、頭痛、失眠等症狀。在春季,臨床相當一部分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容易升高。

第三,傳染性疾病增加。萬物復蘇,細菌、病毒滋生,傳染性疾病增加。在過去疫苗接種不廣泛時,乙腦、流腦、猩紅熱等傳染病多在春季大面積發病,現在雖然這些疫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沒有完全消滅,因此春季依然要謹慎。

衣食住行里的養生智慧

《黃帝內經》的養生準則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里的“養陽”,不是溫補陽熱之品,而是通過各種活動、行為、精神調攝等,促進人體之氣的生發、活躍。

按照《黃帝內經•素問》的闡述,在驚蟄節氣,我們的睡眠、運動、衣著、精神狀態等,都要有相應變化,以促進陽氣生發、肝氣舒達。

一是睡眠適度減少。《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倡,春三月要“夜臥早起”,即晚睡早起,減少睡眠時間,以順應春季白天時間延長、夜晚縮短的變化,促進人體之氣的生發。

二是適度增加運動。尤其是晨起運動,可促進人體陽氣的生發、疏泄。早起配合運動,能夠有效預防春季抑郁症、焦慮症等疾病的發病。

三是多食綠色蔬菜。綠色屬木,與肝臟相應,薺菜、茼蒿、薄荷等綠色蔬菜既可以促進肝氣的疏泄,又可以清肝熱,防止春季火熱上炎。同時,在飲食上,還要注意減少溫熱性太強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牛肉、羊肉類,麻辣火鍋也要少吃。

四是注重精神調養。《黃帝內經》強調春季情志上要“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意思是說,多生機,多給予,多奉獻,多獎賞,以調攝精神狀態。

簡便易行養生法

除以上方法外,我們還有更為有效的簡便易行的方法推薦給大家。

烏梅

烏梅是在五月采摘的將熟之青梅、黃梅等用煙熏制而成。古代一般將青梅、黃梅裝在籃子內,放置于突起的出煙口上熏黑備用;而現代多用烘干、烤干的方式制作。

烏梅味酸,入肝,既有收斂之性,可以養肝陰、清心火,又有生發疏泄之用,可以疏肝氣。所以,在臨床上可以清心除煩,改善睡眠,治療皮膚過敏等。

食用方法:獨梅湯,即以烏梅15克煎湯,白糖沖服。

可以在驚蟄前后,每日一劑,連續7日;平時亦可經常服用。

凡肝血不夠,肝氣妄動,克脾、擾胃等所致的泄瀉、吐血、咳嗽、發熱、口干舌燥、失眠、皮疹、鼻炎等均可服用。

太沖

太沖穴屬于足厥陰肝經,位于足背,在第1、第2跖骨間,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觸及動脈波動處。

該穴具有疏肝解郁、清瀉肝火之功效,臨床常用于防治腦中風、高血壓、抑郁症、失眠、疲勞綜合征諸症,被歷代醫家所重視。該穴位與雙側合谷穴合稱為“四關”,是養生保健、疾病治療之要穴。

春季肝郁多發,肝火易升,通過推按太沖穴,可以很好改善、預防肝陽上亢引發的高血壓等春季多發病。

按摩方法:雙手拇指,輪流向足趾方向推太沖,每次200次,直到太沖疼痛感消失。每日一次,隔日一次,建議經常推揉。

(本文根據直播內容整理)

醫者名片

賀娟,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經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市教學名師,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內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五運六氣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廣州中醫藥大學講學教授,福建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科普巡講團專家,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首批科普專家,全國中醫藥文化建設先進個人。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第一批成員。

曾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出版學術著述10余部,如養生專著《黃帝內經·飲食與養生》《黃帝內經·時令養生》《黃帝內經·養生堂》等。其中《黃帝內經·養生堂》一書于2012年獲國家新聞出版署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推薦的首屆“全國優秀中醫藥文化科普圖書”榮譽。

策劃:方彤

海報:樸沁瑩

文字、編輯:王寧

今日驚蟄 | 驚蟄養生吃什么好?有沒有便捷的養生方式推薦?您關注的養生要點都在這里!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