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病的原因是什么

佝僂病的原因是什么

1、佝僂病的原因是什么

日光照射不足

維生素D由皮膚經日照產生,如日照不足,尤其在冬季,需定期通過膳食補充。此外空氣污染也可阻礙日光中的紫外線。人們日常所穿的衣服、住在高樓林立的地區、生活在室內、使用人工合成的太陽屏阻礙紫外線、居住在日光不足的地區等都影響皮膚生物合成足夠量的維生素D。對于嬰兒及兒童來說,日光浴是使機體合成維生素D3的重要途徑。

維生素D攝入不足

動物性食品是天然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海水魚如鯡魚沙丁魚,動物肝臟魚肝油等都是維生素D2的良好來源。從雞蛋、牛肉、黃油和植物油中也可獲得少量的維生素D2,而植物性食物中含維生素D較少。天然食物中所含的維生素D不能滿足嬰幼兒對它的需要,需多曬太陽,同時補充魚肝油。

鈣含量過低或鈣磷比例不當

食物中鈣含量不足以及鈣、磷比例不當均可影響鈣、磷的吸收。人乳中鈣、磷含量雖低,但比例(2∶1)適宜,容易被吸收,而牛乳鈣、磷含量較高,但鈣磷比例(1.2∶1)不當,鈣的吸收率較低。

2、佝僂病的初期表現

見于6個月以內,特別是3個月以內小嬰兒。多為神經興奮性增高的表現,如易激惹、煩鬧、多汗、枕禿等。此期常無骨骼病變,骨骼X線可正常,或鈣化帶稍模糊;血清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鈣下降,血磷降低,堿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

3、佝僂病的活動期症狀

當病情繼續加重,出現PTH功能亢進和鈣、磷代謝失常的典型骨骼改變。6月齡以內嬰兒佝僂病以顱骨改變為主,前囟邊緣軟,顱骨薄,輕按有“乒乓球”樣感覺。6月齡以后,骨縫周圍亦可有乒乓球樣感覺,但額骨和頂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漸增厚,至7~8個月時,頭型變成“方顱”,頭圍也較正常增大。骨骺端因骨樣組織堆積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可觸及圓形隆起,從上至下如串珠樣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顯,稱佝僂病串珠;嚴重者,在手腕、足踝部亦可形成鈍圓形環狀隆起,稱手、足鐲。1歲左右的小兒可見到胸骨和鄰近的軟骨向前突起,形成“雞胸樣”畸形;嚴重佝僂病小兒胸廓的下緣形成一水平凹陷,即肋膈溝或郝氏溝。

佝僂病如何預防

1、注意母親的孕期保健:母親在孕期里,需要加強營養,平時多補充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D的食物,如雞蛋、瘦肉及動物肝臟等,同時也要注意適當曬太陽,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維生素D制劑。

2、母奶喂養:母乳不僅含有抗體,能提高寶寶身體免疫力,同時,母乳中所含的鈣、磷比例適當,使奶中的維生素D及鈣均易于被寶寶吸收,減少寶寶患佝僂病的可能性。

3、適當曬太陽:曬太陽用于防治佝僂病既經濟又有效。一般如每天堅持曬太陽2小時左右,就能滿足小兒對維生素D的需要。因此孩子滿月后就可以開始曬太陽,并且每天逐漸增加曬太陽的時間。但要注意:夏天曬太陽時最好在樹蔭下,避免日光直曬;冬天不可隔著玻璃曬太陽,以防紫外線被吸收。

佝僂病食療方

食療方一:排骨面條

配方:豬排250克,胡蘿卜25克,卷心菜50克,精鹽、味精適量,面條50克,豬肝25克。

做法:將排骨洗凈切塊下鍋。加清水適量,沸后撇去浮沫,置小火上煮約1小時,然后取出排骨。豬肝洗凈剁成泥,胡蘿卜、卷心菜洗凈切成米粒小丁。將胡蘿卜、卷心菜丁和豬肝泥人油鍋炒至呈牙黃色,加入排骨湯適量燒開,放人面條煮熟,加精鹽、味精調味。每日2次,溫服。

功效:補腎養血。

主治:小兒佝僂病,形體瘦弱無力,夜驚多汗,午后身熱者。

附注:本品鮮美可口,營養豐富,對小兒佝僂病有治療作用。

食療方二:香菇雞

配方:香菇250克,母雞1只。

做法:二者一起用文火燒熟,每隔3—5日服食1次。

功效:補精填髓。

主治:佝僂病,生長發育遲緩,出現立遲、行遲、齒遲、語遲,倦怠乏力。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