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流行特征
寨卡病毒流行特征
1、寨卡病毒流行特征
寨卡病毒通過蚊蟲叮咬在人和動物間傳播,屬于人畜共患疾病,引起的人類疾病被稱為“寨卡熱”。前往或居住在疫情地區的民眾,尚未感染者皆有風險。寨卡病毒通過伊蚊叮咬傳播,這種蚊子還會傳播登革熱、基孔肯雅熱病和黃熱病;但相對于其他疾病,寨卡病毒感染的症狀相對溫和。蚊蟲叮咬人后,大約經過3~12天的潛伏期后發病。寨卡熱的主要表現為輕度發熱、頭痛、疲乏、皮疹、關節痛和結膜炎,手掌和足底紅腫,口唇干裂,舌紅如草莓。其臨床表現與登革熱和基孔肯雅熱十分相似,且均為蚊蟲叮咬傳播,流行地區也相似,因此很容易造成誤診,往往需要通過實驗室血清學檢查才能確定診斷。
2、什么是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屬于黃病毒的一種,最早在1947年從烏干達恒河猴體內分離出來,1952年在烏干達和坦桑尼亞的人體中分離出,1968年在尼日利亞的人類標本中檢測到,2007年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雅蒲島暴發群聚疫情。基因型別分為“亞洲型”和“非洲型”兩種,目前在中非、東南亞和印度等都有發現的記錄。
3、寨卡病毒的傳播途徑
主要是人被帶有寨卡病毒的斑蚊叮咬后,經過約3-12天的潛伏期后,約五分之一感染者會發病出現症狀。感染者在發病時期,血液中存在茲卡病毒,此時如再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將在病媒蚊體內增殖,約10天左右,病毒進入蚊子的唾液腺,就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而當蚊子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這個健康的人就會感染寨卡病毒。此外,也可能經由性行為、垂直傳染(在懷孕期間由母親傳染給胎兒)而感染。
有專家表示該病毒有可能通過性接觸在人際間傳播,不過仍需更多研究以確認性傳播是否為寨卡病毒的傳播途徑之一。
如何預防寨卡病毒
1、防患寨卡病毒的最佳保護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防止蚊子叮咬會保護人們免患寨卡病毒,也不會患上通過蚊媒傳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黃熱病。
2、清除蚊蟲孳生地可以預防寨卡病毒。蚊子在水缸、水盆、輪胎、花盆、花瓶等積水容器中繁殖,清除積水、翻盆倒罐、清除蚊蟲孳生地,可以減少蚊子叮咬。
3、使用驅蟲劑;穿戴可使盡可能多的身體部位得到覆蓋的衣服(最好是淺色衣服);采用紗網、門窗緊閉等物理屏障;以及在蚊帳內睡覺。
4、已懷孕婦女,一定不能前往疫區,如果前往疫區懷疑可能染有寨卡病毒病時,就請你及時到醫院就診,并接受密切監測。
寨卡病毒會不會流入中國
寨卡疫情去年在美洲暴發以來,已有69個國家和地區報告蚊媒傳播寨卡病毒,美國、法國、德國、新西蘭等11個國家今年均發現了寨卡病毒人際傳播的證據。伴隨越來越多國家“中招”,病毒實現本地傳播,寨卡病毒正迅速從“突發事件”轉變為“常規事件”。
“寨卡病毒輸入我國的風險持續存在,輸入后在南方蚊媒條件適宜的地區仍有引發本地傳播的風險。”2017年,我國將會繼續發現輸入性病例,如果東南亞出現類似往年登革熱一樣的流行規模,則預計我國發現的輸入性病例會增多。不過做好防范措施,寨卡病毒難以在國內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