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偏低是怎么回事

磷偏低是怎么回事

1、磷偏低是怎么回事

一般飲食中含有充分的磷酸鹽。但低磷酸鹽血症可發生在下列情況: 禁食,特別是進行靜脈高營養的病人,因葡萄糖可增加細胞對磷酸鹽的攝取,導致低磷酸鹽血症。長期服用氫氧化鋁、氫氧化鎂或碳酸鋁一類結合劑,抑制磷酸鹽的腸腔吸收。糖酵解及堿中毒,可迅速消耗細胞內磷酸鹽的濃度,增加細胞對磷酸鹽的攝入,從而引起低磷酸鹽血症。

糖尿病酸中毒病人進行胰島素治療后,糖酵解增加,磷酸鹽也向細胞內移動。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甲狀旁腺素分泌增加,使尿磷酸鹽排泄增加。維生素D缺乏,減少腸腔磷酸鹽的吸收。某些腎小管疾病,如范可尼氏綜合症,此時尿磷酸鹽排出明顯增加。酗酒,由于飲食減少、糖酵解增加以及用抗酸結合劑治療胃炎,引起低磷酸鹽血症。抗維生素D佝僂病(家族性低磷血症),為性連鎖顯性遺傳病,近曲小管磷重吸收障礙,腸鈣吸收亦不良。

2、低磷血症症狀診斷

最常引起低磷血症的原因是堿中毒(呼吸性及代謝性)。通常低磷血症可按下列程序進行鑒別,先排除堿中毒原因后,測定尿磷酸鹽。若尿磷酸鹽排泄增加,測定血漿鈣。尿磷酸鹽排泄減少,應考慮飲食中磷酸鹽攝入減少、抗酸藥物治療、胰島素治療等。還需注意鑒別各種原因引起的低磷血症。

低磷血症常見于低磷血症性佝僂病,此病應與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維生素D依賴性佝僂病、腎小管性酸中毒相鑒別,需要進行相應的檢查診斷,如血氣電解質分析,尿常規,一側長骨照片,血鈣,血磷,尿鈣,尿磷以及骨堿性磷酸酶等。此外,低磷血症可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如雙側髖部疼痛、乏力、肌無力、以及由于磷攝入所致的慢性脂肪瀉等進行診斷。也可以通過化驗中血磷低,尿磷增多,血鈣正常或偏低,血堿性磷酸酶在活動期升高來進行診斷。診斷時也別忘了查詢該患者的家族病史或者低磷血症病史,會有助于確診。

3、磷的主要生理功能

3.1、是骨骼和牙齒的重要組成部分,促成骨骼和牙齒的鈣化不可缺少的營養素。

3.2、保持體內ATP代謝的平衡,調節能量代謝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3.3、生命物質的組成部分:它是組成核苷酸的基本成份,而核苷酸是生命中傳遞信息和調控細胞代謝的重要 物質核糖核酸(RD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的基本組成單位。

3.4、參與體內的酸堿平衡的調節,參與體內脂肪的代謝。

食物中磷的來源

磷在食物中存在也很廣泛。磷的豐富來源有可可粉、棉籽粉、魚粉、花生粉、西葫蘆子、南瓜籽、米糠、大豆粉、向日葵、麥麩。良好來源有牛肉、干酪、魚、海產品、羊肉、肝、果仁、花生醬、豬肉、禽肉和全谷粉。一般來源有面包、谷物、干果、蛋、冰淇淋、牛奶、大多數的蔬菜(蔬菜食品)和白面粉。

磷在體內的吸收與排泄和鈣(鈣食品)大致一樣。膳食中的谷類與蔬菜中的磷為植酸形式的磷,人腸缺少乳糖酶,所以植酸利用率低。故正常成人約能吸收膳食中磷的43%~46%,尤以大米作為主糧的情況下。以米及奶制品或以米及小魚為主食時,其吸收率可高些,約為47%~64%。牛奶喂養的嬰兒腸中磷凈收率為65%~75%。人乳喂養者則超過85%;低磷膳食的吸收率最大可達到90%。若長期食用大量谷類食品,對植物磷形成適應性,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植酸磷的吸收率。面食發酵有利于磷的吸收。

低磷飲食的注意事項

1、減少蛋白攝入:在非透析的慢性腎臟病患者中,采用低蛋白飲食,減少蛋白攝入,可以有效減少磷的攝入。但過度使用這招可能導致營養障礙,尤其是透析患者,還得看看其他方法。

2、關注食物“磷蛋白比”和磷的吸收度:一方面我們需要保證一定的蛋白攝入,一方面需要盡可能減少磷的攝入,那么理想的食物自然是含蛋白量多,而含磷少的食物。于是有了一個概念,叫“磷蛋白比”:每含1g蛋白質所含磷的量。“磷蛋白比”越高,越不適合大量食用,比如雞蛋黃、堅果、奶酪、禽類、動物內臟等。一般推薦“磷蛋白比”小于12mg/g的食物。

3、煮一煮再吃更健康:將食物煮一煮,去湯再吃,可以有效減少磷,以及鈉、鉀、鈣等元素攝入,動物和植物食材都可以。磷減少的程度與所用水量、食材大小、煮的時間以及是否去皮等因素有關。有研究表面,這一招,可以減少蔬菜中51%的磷,肉食中也可以下降38%。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