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膜下心梗如何處理

心內膜下心梗如何處理

1、心內膜下心梗應保護和維持心臟功能

1.1、入院前的處理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約2/3在被送到醫院之前已經死亡,因此,縮短起病至住院間的一段時間,并在這期間進行積極的治療,對挽救這部分病人的生命,有重要意義。對病情嚴重的病人,發病后宜就地進行搶救,待病人情況穩定容許轉送時,才轉送醫院繼續治療。轉送病人的救護車上,宜配備監護設備,以便在轉送途中亦能繼續監護病情的變化,及時予以處理。

1.2、藥物治療:在左心功能或房室傳導明顯受損的病人應避免使用鈣拮抗劑。鈣拮抗劑中的硫氮唑酮已被證實對非ST段抬高的MI患者有保護作用,它可減少這類患者的再梗和梗死后心絞痛及頑固性心絞痛的發生率。硝酸酯類目前仍是治療非ST段抬高的MI及梗死后心絞痛的常規用藥之一。

2、心內膜下心梗應防止梗塞擴大,縮小心肌缺血范圍2.1、監護和一般治療:

2.1.1、休息:病人應臥床休息在冠心病監護室,保持環境安靜,減少探視,防止不良刺激。

2.1.2、吸氧:最初2~3天內,間斷或持續地通過鼻管或面罩吸氧。

2.1.3、監測措施:進行心電圖、血壓和呼吸的監測,必要時還監測血流動力變化5~7天。密切觀察病情,為適時作出治療措施提供客觀的依據。監測人員必須以極端負責的精神進行工作,既不放過任何有意義的變化,又要保證病人安靜和休息。

2.2、非藥物治療:由于非ST段抬高的MI多存有瀕危心肌并易發生再梗死,明確診斷后應早期行PCI或CABG治療,尤其對有梗死后心絞痛及運動試驗陽性的患者,血運重建治療尤為重要。

3、心內膜下心梗應處理各種并發症

并發栓塞時,用溶解血栓或抗凝療法。心肌梗塞后綜合征可用糖皮質激素或阿司匹林、消炎痛等治療,肩手綜合征可用理療或體療。并發心室間隔穿孔、急性二尖瓣關閉不全或室壁膨脹瘤,都可導致嚴重的血流動力改變或心律失常,宜積極采用手術治療。

如何預防心梗

1、控制高血壓,是防治冠心病和預防心梗的重要措施。高血壓患者應選用適合自己的降壓藥,并堅持治療,將血壓控制在130/85毫米汞柱以下。

2、注意根據氣候的變化增減衣服,在隆冬和早春特別要防寒保暖。

3、平時應參加適度的體育鍛煉,以增強心肺功能,還可使冠狀動脈建立起側支循環,保證對心肌的血供。

4、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保證睡眠充足,午間小睡30分鐘或1小時。

5、飲食以富有營養、清淡為宜,多吃魚類、豆制品和新鮮蔬菜,不要暴飲暴食及酗酒。

6、不要吸煙,因為煙中的尼古丁等物質可促使冠狀動脈發生痙攣,加重病情,引發心絞痛和心梗。

7、患有血脂異常、糖尿病者,應積極治療,控制好血脂、血糖。還要防治各種感染性疾病和便秘、腹瀉等。

8、注重保持心理平衡,這點極為重要。應盡力避免過度緊張、激動、焦慮、抑郁等不良刺激,以一顆平常心過好晚年。有了心理平衡,才有生理平衡,各臟器功能正常,血流通暢,就會遠離心梗的威脅,健康長壽。

心內膜下心梗的危害

1、心臟破裂:約占致死病例3%~13%,常發生在心肌梗死后 1~2周內,好發于左心室前壁下1/3處。另外室間隔破裂,左心室血液流入右心室,可引起右心功能不全。左心室乳頭肌斷裂,可以引起急性二尖瓣關閉不全,導致急性左心衰竭。

2、室壁瘤:約占梗死病例10~38%。由梗死心肌或瘢痕組織在心室內壓力作用下,局限性的向外膨隆而形成室壁瘤。室壁瘤可繼發附壁血栓、心律不齊及心功能不全。

3、附壁血栓形成:多見于左心室。由于梗死區內膜粗糙,室壁瘤處及心室纖維性顫動時出現渦流等原因而誘發血栓形成。較小的血栓可發生機化,但多數血栓因心臟舒縮而脫落引起動脈系統栓塞。

4、急性心包炎:透壁性梗死,常在心肌梗死后發生漿液性或漿液纖維素性心包炎。

5、心律失常:約占心肌梗死的75%~95%。心肌梗死累及傳導系統,引起傳導紊亂,有些可導致心臟急停、猝死。梗死區心肌收縮力喪失,引起左心、右心或全心衰竭,是患者死亡的較常見原因,約占心肌梗死的60%。

6、心源性休克:約占心肌梗死的10%~20%。心肌梗死面積>40%時,心肌收縮力極度減弱,心輸出量顯著減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導致患者死亡。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