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脖子怎么治

歪脖子怎么治

1、歪脖子怎么治

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并攏,在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鐘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兩分鐘左右。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2分鐘。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間,指掌關節后5分處),待有酸張感覺時再持續2-3分鐘。最后進行頭頸部前屈、后仰、左右側偏及旋轉等活動,此動作應緩慢進行,切不可用力過猛。

2、歪脖子病因

先天性胸鎖乳突肌發育不良,分娩時易被損傷。

一側胸鎖乳突肌因產傷致出血,形成血腫后機化,繼而攣縮。

宮內胎位不正,使一側胸鎖乳突肌承受過度的壓力,致局部缺血,繼而過度退化,為纖維結締組織所替代。

受累肌肉組織的病理變化類似感染性肌炎,故推測胸鎖乳突肌因產傷引起無菌性炎症,致肌肉退行性變和瘢痕化,而形成斜頸。

有人認為此病與出生時胸鎖乳突肌內靜脈的急性梗阻有關。目前多數學者支持產傷或子宮內位置不良引起局部缺血學說。

3、歪脖子臨床表現

畸形可在生后即存在,也可在生后2~3周出現。病初患兒頭部運動略受限,但無明顯斜頸現象,觸診可發現硬而無疼痛的梭形腫物,與胸鎖乳突肌的方向一致,在2~4周內逐漸增大,然后開始退縮,在2~6個月內逐漸消失。部分患兒不遺留斜頸;不少患兒若未經治療,肌肉逐漸纖維化、攣縮硬化,形成頸旁硬的束條狀物,頭部因攣縮肌肉的牽拉而發生斜頸畸形,肌肉短縮側的面部亦發生變形。若畸形不及時糾正,面部變形加重,最后顱骨發育不對稱,頸椎甚至上胸椎出現脊柱側彎畸形。

新生兒歪脖子怎么矯正

肌性斜頸

出生后2周左右出現斜頸,頸部可見明顯腫塊。對于這種情況,目前認為,肌性斜頸是一側胸鎖乳突肌病變導致緊張痙攣所致,病因可能有兩方面的因素:一個是胸鎖乳突肌的肌肉內壓力增高,導致肌肉缺血、纖維化。另一個是纖維瘤病學說,即肌肉內良性纖維瘤病變。

治療:80%的肌性斜頸通過功能鍛煉等理療方式可治好,20%到1歲沒有好轉的,則需要做手術才能松解。

眼源性斜頸

出生時頸部沒有腫塊,到6個月時才出現斜頸。這種情況有可能是斜視所致,一般跟患兒定位看東西時才有表現,睡覺時又會恢復正常。

治療:因為需要孩子的配合,眼緣性斜頸必須等到1到2歲左右才能確診,之前確診不了,需定期復查。

骨性斜頸

骨性斜頸由頸椎畸形導致。表現為寶寶出生后即出現斜頸,同時可伴發短頸等症狀,也叫短頸綜合征。

治療:孩子沒有不適感可不用干預,如果出現頸椎滑脫、疼痛,可以通過手術解除症狀。但要長期保持頸椎的穩定,還需配合功能鍛煉。

新生兒歪脖子最佳治療時間

6個月

因為一直睡同一側,頭、臉會被壓成左右不對稱。因嬰幼兒的頭骨仍在成長中,在6個月大之前的不對稱仍有機會恢復,6個月以后相對定型,糾正起來就非常困難。

寶寶正處于生長發育旺盛時期,各個器官都在不停地生長變化,這種偏斜的情況如果持續3~4周以上,就可導致面部發育不平衡。具體可表現為偏斜側的面部和顱骨均比對側小,兩側的眼睛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即偏斜側低,對側高,鼻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偏斜。而且隨著小兒年齡的增長,這種面部不對稱情況將日益嚴重,終致不可挽回。

2歲以內

年齡已超過1歲的寶寶則應進行手術治療,切斷纖維化的肌肉。如果能在2歲以前糾正斜頸,還不至于發生明顯的面部偏斜畸形,面部五官偏斜可隨著發育逐步糾正。年齡較大的斜頸寶寶,即使做了手術,但面部偏斜畸形也難以矯正。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