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的症狀
猩紅熱的症狀
猩紅熱是一種A群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主要臨床症狀表現為發熱、咽峽炎、皮疹、“楊莓舌”等症狀,嚴重者可導致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休克等症狀。該病一年四季皆可發病,通常每年5月至7月與11月至次年2月高發。
下面小編就為你介紹猩紅熱的症狀,要及時做好防治工作。
1、前驅期
1.1、大多驟起畏寒、發熱,重者體溫可升到39~40℃,伴有頭痛、咽痛、食欲減退,全身不適,惡心嘔吐臨床表現。
1.2、嬰兒可有譫妄和驚厥。咽紅腫,扁桃體上可見點狀或片狀分泌物。軟腭充血水腫,并可有米粒大的紅色斑疹或出血點,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現。
2、出疹期
2.1、多數患者自起病第1~2天出現。偶有遲至第5天出疹。從耳后,頸底及上胸部開始,1日內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
2.2、典型的皮疹在全身皮膚充血發紅的基礎上散布著針帽大小,密集而均勻的點狀充血性紅疹,手壓全部消退,去壓后復現。偶呈“雞皮樣”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癢。
2.3、在皮膚皺褶處如腋窩、肘窩、腹股溝部可見皮疹密集呈線狀,稱為“帕氏線”。面部充血潮紅,可有少量點疹,口鼻周圍相形之下顯得蒼白,稱“口周蒼白圈”。病初起時,舌被白苔,乳頭紅腫,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邊緣處為顯著,稱為“草莓舌”。2~3天后白苔開始脫落,舌面光滑呈肉紅色,并可有淺表破裂,乳頭仍突起,稱“楊莓舌”。
3、恢復期
也稱為脫屑期,因退疹后一周內開始脫皮,脫皮部位的先后順序同于出疹的順序。軀干多為糠狀脫皮,手掌足底皮厚處多見大片膜狀脫皮,甲端皸裂樣脫皮是典型表現。脫皮持續2~4周,嚴重者可有暫時性脫發。嗜酸粒細胞在恢復期增多。
上面為你介紹了猩紅熱的症狀,下面小編將繼續為你介紹如何有效預防猩紅熱,來看看吧。
如何有效預防猩紅熱
1、通風和消毒。患兒居室要經常開窗通風換氣,每天不少于 3次,每次15分鐘。患兒使用的食具應煮沸消毒;用過的手絹等要用開水煮燙。患兒痊愈后,要進行一次徹底消毒,玩具、家具要用肥皂水或來蘇水擦洗一遍,不能擦洗的,可在戶外暴曬l-2小時。
2、及時就醫。在高發季節、尤其是周圍出現猩紅熱病人時,家長要密切關注兒童的身體狀況,一旦發覺兒童出現發熱或皮疹,應及時送往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3、治療和隔離患者。患兒應注意臥床休息,進行住院治療或居家隔離,不要與其他兒童接觸;其他人接觸患者時要帶口罩。抗生素治療必須足程足量。足量抗生素治療24小時后,一般不再具有傳染性,可視情況解除隔離;
4、加強學校衛生。在猩紅熱流行期間,托幼機構及小學要認真開展晨、午檢工作,發現可疑者應請其停課、就醫和隔離治療。患兒接觸過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來蘇水擦拭消毒。保證室內做到充足的通風換氣,每日至少3次,每次15分鐘,應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潔,一旦發現病例,應對病例接觸的物品進行及時消毒。
猩紅熱如何治療
輕度患兒可通過青霉素肌注,連續用7~10天。此外應做好護理工作,不要讓其他孩子接近病兒,大人應戴口罩,居室應通風換氣。患兒應安靜休息,給予足夠的水分,吃易消化的食物,淡鹽水漱口。病情重者及時住院治療。
特別要注意的是病后大約3周左右,患兒可發生急性腎炎、風濕熱等變態反應疾病,因此,此期間應注意尿、心臟方面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