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是什么病

大腸桿菌是什么病

1、大腸桿菌是什么病

大腸桿菌性急性敗血症,本病常引起幼雛或成雞急性死亡。特征性病變是肝臟呈綠色和胸肌充血,肝臟邊緣純圓,外有纖維素性白色包膜。各器官呈敗血症變化。也可見心包炎、腹膜炎、腸卡他性炎等病變。

氣囊病,氣囊病主要發生于3~12周齡幼雛,特別3~8周齡肉仔雞最為多見。氣囊病也經常伴有心包炎、肝周炎。偶爾可見敗血症、眼球炎和滑膜炎等。病雞表現沉郁,呼吸困難,有啰音和噴嚏等症狀。氣囊壁增厚、混濁,有的有纖維樣滲出物,并伴有纖維素性心包炎和腹膜炎等。

大腸桿菌性肉芽腫,病雞消瘦貧血、減食、拉稀。在肝、腸(十二指腸及盲腸)、腸系膜或心上有菜花狀增生物,針頭大至核桃大不等,很易與禽結核或腫瘤相混。

心包炎,大腸桿菌發生敗血症時發生心包炎。心包炎常伴發心肌炎。心外膜水腫,心包囊內充滿淡黃色纖維素性滲出物,心包粘連。

2、什么是大腸桿菌

大腸埃希氏菌(E. coli)通常被稱為大腸桿菌,是Escherich在1885年發現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一直被當作正常腸道菌群的組成部分,認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紀中葉,才認識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腸桿菌對人和動物有病原性,尤其對嬰兒和幼畜(禽),常引起嚴重腹瀉和敗血症,它是一種普通的原核生物。

3、對大腸桿菌的認知

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構造相對簡單,遺傳背景清晰,培養操作容易,因此也常常被作為基因工程的對象加以利用:研究者常常將外源基因導入質粒,將質粒整合入大腸桿菌基因,這樣,大腸桿菌就能夠表達基因重組后的蛋白(例如胰島素,某些疫苗等)了。此外,大腸桿菌還常常作為模型生物參與細胞學實驗。

大腸桿菌有什么症狀

人體感染EHEC后,會發生嚴重的痙攣性腹痛和反復發作的出血性腹瀉,同時伴有發熱、嘔吐等表現,多為EHEC產生的毒素所致。某些嚴重感染者毒素隨血行播散造成溶血性貧血,紅細胞、血小板減少;腎臟受到波及時還會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通常情況下大腸桿菌對多種抗生素敏感,但耐藥的菌株也不少見。此次爆發于德國的O104由于可產生分解抗生素的酶,故治療更為棘手——一旦采取抗生素治療,反倒會引起細菌產生更多的志賀樣毒素(SLT),加重病情。

因此對于我們普通人而言,對付此類病菌感染的最佳手段還是預防:不吃不熟的肉類食品如生魚,生牛肉(O157因對牛低毒而很容易被牛攜帶,因此食用未熟的牛肉易導致O157感染)等,食用生鮮瓜果前要徹底清洗,遇有腹瀉盡早上醫院。

大腸桿菌感染的病原學分類

大腸桿菌屬腸桿菌科,為有動力或無動力的革蘭氏染色陰性桿菌,具有分解乳糖、產酸產氣的特點。大腸桿菌的細胞壁上有復雜的抗原成分,依據其形態,分別稱為O(菌體)抗原、H(鞭毛)抗原及K(表面)抗原。也可將這些抗原成分分別進行血清分型。大腸桿菌O抗原的血清型達 160種,是分群的基礎,H抗原和K抗原分別各有約50和90余種。血清分型主要用于流行學調查。

一般將大腸桿菌按照對人類致病力的特點分為四個菌群:普通大腸桿菌、腸致病性大腸桿菌、產腸毒素性大腸桿菌和侵襲性大腸桿菌。后三者是引起腹瀉的致病菌。每個菌群均包括一定數量的血清型。其中產腸毒素性大腸桿菌能產生耐熱腸毒素和不耐熱腸毒素。這兩種腸毒素的產生在遺傳學上受質粒的控制。質粒是一種較易傳遞的非染色體DNA。質粒的互相傳遞,能使不產毒素的菌株獲得產毒能力。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