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信息
1、定义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在腰椎(或其他部位)穿刺后获取标本,用显微镜观察脑脊液中有无恶性肿瘤细胞。
2、专科分类
肿瘤科
3、检查分类
脑脊液检查
4、适用性别
男女均适用
5、是否空腹
空腹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正常值
成人脑脊液内无红细胞,白细胞极少,其参考范围:腰池中为(0-10)×106/L;脑室内为(0-5)×106/L,儿童为(0-15)×106/L,新生儿为(0-30)×106/L。如白细胞达(10-50)×106/L为轻度增加,(50-100)×106/L为中度增加,200×106/L以上显著增加。
2、临床意义
脑脊液细胞检查主要用于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以转移性肿瘤多见,如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胃癌、白血病和淋巴瘤等;原发性肿瘤较少见,如髓母细胞瘤、星形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松果体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关病此时脑脊应付细胞病理学变化分三个不同时期:急性炎性渗出期,呈粒细胞反应;亚急性增殖期,呈激活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反应;修复其呈淋巴细胞反应。化脓性脑膜炎的急性期变化最突出,持续时间最长;此期脑脊液细胞数每微升可高达数千,经中性粒细胞为产,当用抗生素治疗后,脑脊液细胞数迅速下降。渍毒性脑炎亚急性期出现较早,持续时间较长,脑脊液中细胞数轻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淋巴样细胞中可发现胞质内包涵体,结核性脑膜炎时其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加,但超过500×106/L者较为罕见,在发病初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但很快下降,由于患者多在发病数天后才来诊治,因此首次腰穿时,脑脊液中中性粒细胞已趋下降而淋巴细胞为多。粒细胞、淋巴及浆细胞同时存在是结核性脑膜炎的特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可在脑脊液中直接发现婚球菌,必要时用印度墨汁染色予以确诊。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脊液细胞当选可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中能否找到肿瘤细胞取决于肿瘤位置及恶性程度、穿刺部位和采集标本的多少。同时也与检查者技术水平有关,采用细胞正玻片离心沉淀仪可提高检出率。脑脊液找到白血病细胞是白血病脑膜转移的证据。
脑血管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脑出血或腰穿损伤性出血。前者在早期病后数小时可见大量红细胞和明显中性粒细胞增多,2-3天内达高峰,在脑脊液中可发现吞噬细胞,出血后数小时至第3天可出现含有红细胞的吞噬细胞,5天后可见含铁血黄素吞噬细胞。如为穿刺损伤性出血则不会有上述反应。
脑寄生虫病不仅脑脊液细胞数升高,并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约占白细胞的60%或更高。浆细胞增多为加一特点。如将脑脊液离心沉淀物全倾倒在玻片上,在显微镜下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阿米巴原虫、弓形体、旋毛虫的幼虫等,甚至还可找至细粒棘球绦虫的头节或头钩。
红斑狼疮有时可在脑脊液中找到红斑狼疮细胞。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
腰椎穿刺取得脑脊液。进行细胞学检查。
2、注意事项
脑脊液标本采集后立即送检,放置过久将影响检验结果:如细胞变性,破坏,导致计数和分类不准;有些化学物质如葡萄糖等将分解含量减少;细菌发生自溶影响细菌的检出率。脑脊液抽取后一般分装三个无菌管,第一管作细菌培养,第二管作化学分析和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三管的顺序不宜颠倒。因标本采集较难,全部送检和检测过程应注意安全。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相关疾病和症状
1、相关疾病
病毒性脑膜炎,额颞痴呆,小儿鞍上生殖细胞瘤,多发脑梗死性痴呆,复发性无菌性脑膜炎,神经莱姆病,昏迷,小儿莫拉雷脑膜炎,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单发脑梗死性痴呆
2、相关症状
头部紧束感,用口探索物体,癔症步态,脑脊液白细胞增加,隐球菌感染 ,呕吐,贫血,胸痛,恶心与呕吐,消瘦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
1、不适宜人群
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禁忌穿刺。
2、不良反应
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