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

心慌的概述

1、定义

所谓心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悸,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跳一旦失去固有的规律,人就会不舒服,也就是常说的“心慌”。它可以是疾病的征兆,也可能是正常生理反应。

2、症状部位

心脏

3、症状科室

心内科

4、常见病因

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

心慌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心慌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健康人一般仅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紧张或高度兴奋时才会感觉到心慌,属于正常情况。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有过早搏动时,或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时,患者会有心慌的感觉。

心律失常

1、过早搏动

如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等。

2、心动过速

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快速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等。

3、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高动力循环状态引起心脏收缩增强

1、生理性

如剧烈运动、大量烟、酒、茶的刺激、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肾上腺素应用等。

2、病理性

如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缺氧、嗜铬细胞瘤等。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慌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

1、心慌的检查方法

如果怀疑患有甲状腺机能亢进,低血糖或嗜铬细胞瘤等疾病可与实验室检查相关,如血清T3,T4,甲状腺碘吸收率,血糖,血液的测定。尿儿茶酚胺等。怀疑贫血可以检查血常规,必要时可以将骨髓穿刺骨髓涂片进一步澄清原因。

仪器检查是最重要的心电图检查,方便快捷,无疼痛的患者。心电图检查不仅可以找出心律失常,还可以发现心律失常的性质。如果静息心电图没有发现异常,或24小时动态ECG监测。对于疑似有机心脏病的患者,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还要对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心脏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2、心慌的诊断鉴别方法

心慌气短:可能和心情、年龄有关,也可能是心脑疾病造成的。常见于窦性心动过速的伴发症状。

心悸伴消瘦、腹泻:老年人甲亢起病隐匿,与年轻人甲亢的典型症状不太一样,多数以心律失常、高血压、食欲减退、腹泻、消瘦等心血管和胃肠道症状为主。

心悸伴乏力、面色苍白:心脏神经官能症是全身神经官能症的一种(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心血官系统的表现),其症状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通的自觉症状是心悸、呼吸不畅、心前区疼痛、面色苍白和全身乏力等,还有容易激动、失眠、多汗、发抖、眩晕、多梦等表现。

心火:在中医学指人体的内热。常表现为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口舌生疮等症。

心慌的危害

有些疾病,如发热、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出血、更年期综合征等,也可引起心悸。发热病人常伴有心跳加快,因为发热时,病人基础代谢增加,发热消耗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与氧气,只能靠心脏加强工作,多输出血液来弥补。退热之后,心悸自然会好转。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病人,由于基础代谢增加,也会引起心率加快、心搏加强,有的病人还会伴有心律失常,病人自然会感到心悸难受。贫血与出血引起的心悸,是因为血中红细胞数量减少后,血液运输氧气、营养的功能难以完成,机体便只能让心脏加大工作量加以弥补。更年期妇女出现的心悸,与内分泌系统功能变化有关,一般经过2~3年或适当治疗后可好转。其他的疾病,如神经衰弱、肺部疾病等,也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悸现象。

心慌的防治方法

1、心慌的预防方法

注意调节情志,防止喜怒等七情过极。 适当注意休息,少房事,少进食含动物脂肪多的饮食,少进咸、辣和酒、烟、浓茶、咖啡等。 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太极拳、体操、气功等,注意预防感冒等。 一定要控制情绪,少生气。

2、心慌的治疗方法

若为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就需要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这类药物很多,包括胺碘酮、美托洛尔、美西律、维拉帕米、阿托品等,若为贫血,则应该纠正贫血,大多为缺铁性贫血,可行补铁治疗;若为甲亢引起的心悸,我们叫甲亢性心脏病,这时候不仅要针对心悸治疗,更应该针对甲亢治疗,可采取抗甲亢药物治疗(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等)或手术治疗(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或放射碘治疗。若能排除器质性疾病,则可能会诊断为神经官能症。

关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