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滯血瘀

氣滯血瘀的概述

1、定義

氣滯血瘀指氣機郁滯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機。血液的正常運行,有賴于氣的推動,若氣行不暢,無法行血,則血停而瘀生矣。《壽世保元》:“……蓋氣者,血之帥也,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凝,氣有一息之不運,則血有一息之不行。”《血證論》亦謂:“氣結則血凝。”氣滯、血瘀互為因果,氣滯導致血瘀,血瘀又加重氣滯。多由情志郁結或跌仆閃挫而致。治宜行氣活血化瘀,可用血府逐瘀湯類。

2、症狀部位

全身

3、症狀科室

中醫科

4、常見病因

多由情志郁結或跌仆閃挫而致

氣滯血瘀的原因及發病機制

氣滯血瘀,是指因氣的運行郁滯不暢,導致血液運行障礙,出現血瘀的病理狀態。

氣滯血瘀多因情志內傷,抑郁不遂,氣機阻滯,而致血瘀。肝主疏泄而藏血,肝氣的疏泄作用在氣機調暢中起著關鍵作用,因而氣滯血瘀多與肝失疏泄密切相關。臨床上多見胸脅脹滿疼痛,瘕聚、症積等病證。肺主氣,調節全身氣機,輔心運血,若邪阻肺氣,宣降失司,日久可致心、肺氣滯血瘀,而見咳喘、心悸、胸痹、唇舌青紫等表現。

氣滯可導致血瘀,血瘀必兼氣滯。由于氣滯和血瘀互為因果,多同時并存,常難以明確區分孰先孰后。如閃挫外傷等因素,就是氣滯和血瘀同時形成。但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氣滯血瘀,辨別氣滯與血瘀的主次則是必要的。

氣滯血瘀多由情志內傷,氣機阻滯,影響及血;或因閃挫外傷,傷及氣血,因而氣滯和血瘀同時形成所致。氣滯血瘀是許多疾病的發病基礎,也是慢性病久治不愈的原因之一,所以又有“久病必有瘀”的說法。很多女性都有或輕或重的婦科病,多半也都是由“氣血淤滯”造成的。

氣滯血瘀的檢查診斷鑒別方法

1、氣滯血瘀的檢查方法

血液檢查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檢驗。是指“通過血液分析檢查,確定人體貧血、膽固醇、糖尿病、各種感染、腎功能、鈣、肝功能、血液疾病及軀體異常等情況的檢查。它是醫院最常見的化驗內容之一。血液檢查應由醫囑指定,醫生使用檢查結果明確或支持診斷,監督或決定治療手段,并對未確定的病情作出篩查。

2、氣滯血瘀的診斷鑒別方法

主症:刺痛拒按,痛處不移,面色晦暗或黧黑。

副症:胸脅脹悶,走竄疼痛,性情急躁或抑郁;或譫語,或發狂;或脅下痞塊,堅硬不移;或口唇爪甲青紫,肌膚甲錯;或口渴但欲嗽水不欲咽;或皮膚紫斑,或肌表有絲狀血縷,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脹痛;或大便色黑如柏油;或痛經,閉經、惡露不盡,血色紫暗夾有血塊。

舌脈:舌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或沉澀,或結代。

氣滯血瘀的危害

當氣滯血瘀出現后會引起胸脅脹滿,走竄疼痛,性情急躁易怒,兩脅下有腫塊,有時刺痛不敢觸碰,極易造成乳腺增生,發展嚴重時致乳腺癌;還可以使婦女月經閉止或痛經,經色紫暗有塊,舌質紫暗或見瘀斑脈澀。肝主疏泄而藏血,具有條達氣機,調節情志的功能,情志不遂或外邪侵襲肝脈則肝氣郁滯,疏泄失職,故情緒抑郁或急躁,胸肋脹悶,走竄疼痛;另外氣為血之帥,肝郁氣滯,日久不解,必致瘀血內停,故漸成脅下痞塊,刺痛拒按。

氣滯血瘀的防治方法

1、氣滯血瘀的預防方法

在生活上要持有快樂的心情,愉快的情緒,這么做就會非常有助于改善氣血運行,要避免大怒、驚恐、憂思等不良情緒對氣血運行的影響。堅持體育活動,運動方式因人而異,每次運動鍛煉達到微微出汗的程度就可以。運動后體內的水分通過呼吸、皮膚蒸發和大小便排出,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可使血液中水分減少,導致血粘度增高血行緩慢,所以補充水分是很必要的。

2、氣滯血瘀的治療方法

治療法則: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代表方劑:血府逐瘀湯、身痛逐瘀湯、復元活血湯、少腹逐瘀湯、通竅活血湯、膈下逐瘀湯等。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