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風的臨床表現

麻風的臨床表現

1、麻風的臨床表現

第一型麻風反應屬免疫反應或遲發型變態反應。主要發生于結核樣型麻風及界線麻風。其臨床表現為原有皮損加劇擴大,并出現新的紅斑、斑塊和結節。淺神經干表現為突然粗大疼痛,尤以夜間為甚。原有麻木區擴大,又出現新的麻木區。舊的畸形加重,又可發生新的畸形。血液化驗無明顯異常,常規麻風桿菌檢查陰性,或者查到少量或中等量麻風桿菌。

第二型麻風反應是抗原、抗體復合物變態反應,即血管炎性反應。發生于瘤型和界線類偏瘤型。反應發生較快。組織損傷亦較嚴重。其臨床表現常見者為紅斑,嚴重時可出現壞死性紅斑或多形紅斑。常伴有明顯的全身症狀如畏寒、發熱等此外尚可發生神經炎、關節炎、淋巴結炎、鼻炎、虹膜睫狀體炎、睪丸附睪炎、脛骨骨膜炎、腎炎以及肝脾腫大等多種組織器官症狀。

2、麻風的傳播途徑

2.1、直接接觸傳染

直接接觸傳染指的是健康的人和具有傳染性的麻風病患者的直接接觸,傳染是有皮損的健康人的皮膚或者粘膜與含有麻風桿菌患者的皮膚或粘膜損害部位相接觸所導致的傳染方式。

2.2、間接接觸傳染

是健康者與傳染性麻風患者經過一定的傳播媒介而受到傳染。例如接觸傳染患者用過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間接接觸傳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觸傳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視。

2.3、其它傳染方式

從某種理論上來講,麻風菌不論是通過皮膚、呼吸道還是消化道等途徑都是非常有可能導致麻風桿菌病毒侵入人體,從而導致感染和傳播的。

3、麻風的預防方法

3.1、積極了解麻風病相關知識:關注麻風病的基本常識,如傳染途徑,致病菌,治療方法和預后等;多了解有關單位對麻風病的宣傳活動和有關報告,了解目前麻風病人的生存現狀;了解所居住的小范圍內是否存有這類病人的家庭,并對其予以關心,配合衛生單位宣傳麻風病預防和治療方法。

3.2、個人預防:個人預防非常重要,尤其以每年定期到醫院做檢查為甚,特別是家里已經有麻風病人的家屬,定期體檢可以提早發現是否有被感染,能過起到早發現的作用,這樣治療的效果也會好一些。另外,患者的家屬也是需要提高免疫力來抵抗麻風桿菌的,生活用品也要與患者分開避免接觸感染。

3.3、嬰幼兒童及早接種疫苗:在一些麻風病患者集中的區域,如果有新出生的小孩,應該要馬上接種卡介苗或者是其他有效的疫苗和藥物來進行預防。只有將自身體質增強,給予疫苗的增強預防措施,是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的。

麻風的治療方法

1、化學藥物

1.1、氨苯礬(DDS)為首選藥物。開始劑量每天50mg,4周每天100mg,連續服用。每周服藥6天,停藥1天,連服3個月后停藥2周。副作用有貧血、藥疹、粒性細胞減少及肝腎功能障礙等。近年來,由于耐氨苯砜麻風菌株的出現,多主張采用聯合療法。

1.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風桿菌,且可抗Ⅱ型麻風反應。100--200mg/日,口服。每周服藥6天,停藥1天。長期服用可出現皮膚紅染及色素沉著。

1.3、利神平(RFP)對麻風桿菌有快速殺滅作用。450~600mg/日,口服。

2、免疫療法

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風菌的特異免疫治療可與聯合化療同時進行。其他如轉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可作為輔助治療。

3、麻風反應的治療

酌情選用反應停(酞咪哌酮)、皮質類固醇激素、氯苯吩嗪、雷公滕、靜脈封閉及抗組胺類物物等。

麻風的注意事項

1、了解麻風病的相關信息,包括疾病概念,病因,症狀,影響,預防,治療和護理要點。

2、如果懷疑自己的症狀象麻風,就要及早去當地的皮防站或防疫站就診,千萬不要諱疾忌醫,以免貽誤病情,失去早診斷、早治療、早康復的機會。

3、足底慢性潰瘍者,注意局部清潔,防止感染,適當休息,必要時須擴創或植皮。畸形者,加強鍛煉、理療、針灸,必要時作矯形手術。

4、患者在患病期間不能吃辛辣的和富含大量鞣酸的食物,可多吃富含維生素C和富含鋅的食物。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