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蟄已到,運動養生好時候,別負了好春光
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作者:辛寶(中醫學碩士,教授,執業中醫師,碩士生導師、注冊營養師。《中國臨床營養網》專家顧問,簽約作者。陜西中醫藥大學食品衛生與營養專業學科負責人/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食療營養室主任)
二十四節氣指二十四時令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歷法。節氣飲食是民俗活動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人們將它與養生聯系到了一起,認為它是中醫養生值得去繼承和發展的東西,《中國臨床營養網》特邀陜西中醫藥大學慢病食療養生團隊辛寶教授將在今后每個節氣推出一篇節氣養 生的理論和應用文章,希望與大家共同學研交流。
今天是啟蟄,從上個節氣到這個節氣的15天經歷了氣溫的忽高忽低,但從今天開場,倒春寒的問題就很少會出現了。(見上文《立春了,陰陽寒熱交節,防風為主加防寒是養生的關鍵》)。今天這個節氣啟動蟄伏,連名字都是萬物復蘇的感覺,所以我們也要多談談從這個節氣開場具體的春季養生方法。
(圖片來源:辛寶主任拍攝)
01
先說啟蟄物候環境對人的影響
關于啟蟄,我們一直有兩個問題:一是我們這個節氣過去叫啟蟄,也和這個節氣背地的物候環境十分匹配。漢武帝的父親叫劉啟,為了避諱,從西漢太初元年,才將這個節氣改名叫驚蟄而且一直沿用到現在;二是啟蟄這個節氣本來是在雨水之前,東漢元和二年,當時的統治者把它調整到雨水之后,成為春季第三個節氣,實際上是有問題的,這說起來就太深了,不過南宋曹彥詩曰“啟蟄候蟲猶自閉”,說明古代啟蟄的時候蟲子還沒動呢,明顯和咱們現在所說的物候環境是不匹配的。
現在是什么環境,“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多地氣溫已經轉到0℃以上,日光溫暖,春意盎然,雖然因為前一段多雨的緣故還有些早晚濕寒,但基本上已是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春天了,《荊楚歲時記》說:“啟蟄三信,菜花、杏花、李花”,轉眼間百花就要盛開了。所以這個節氣對人來說的影響,就是一個宣告,春幼稚正到了,“春種一顆粟,秋收萬顆籽”,農耕復始,我們普通人也應該告別蟄伏,開場新的養生計劃了。因此,15天為一個階段,好好開場吧。(關于15天的問題見上文《2020年的冬至注定不平凡,你準備和陜中醫一起節氣養生了嗎?》)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02
啟蟄節氣對于養生有什么意義
剛才說了,現時令氣的順序是有問題的,所以這個節氣按照古代正確的歷法應該是雨水所處的時間,所以上篇推送《好雨知時令,收假了,春季養生開啟了》的內容也適用于今時,論斷仍然是現在是運動修養生息的最佳時機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個時候開場整個春季能調養到位,陰陽和調,氣血充沛,全年就會很少罹患各類內科疾病,對傳染病比如疫情的抵抗力也會增強。所以雨水與驚蟄節氣絕對是一個養生重要的節點。
《說文解字》里解釋“蟄,藏也”,《爾雅》里說“蟄,靜也”。對于人而言,“蟄居”描述一人獨處一室,是一種生活狀態,啟蟄意思就是說這個時候應該順應陽氣勝陰氣而強化衛氣的調適能力,增強自己的免疫力,養生保健,不要藏了,不要“靜”了,再別“宅”伏了。
最好的做法就是動靜相宜,運動養生。生命到底在于運動還是靜養,其實二者不可偏廢。運動可以煥發活力,清凈可以凈化身心,健康元氣在于動靜相宜。《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便生志。”意思是春天應當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春光明媚之時,適當的運動尤其是戶外運動是最好的選擇。在啟蟄可以通過適度的運動和心神的靜養,真正抬高生命的質量。明代顏元則明確指出:“一身動則一身強,”“養身莫擅于習動,夙興夜寐,振起精神,尋事去做,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壯,但說靜息將養,便日就惰弱。”他們認為,人體的各種器官組織都處于恒動狀態,通過運動形體,活動關節,以保持機體旺盛的生命活力,就可達到抗老延壽的目的。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03
啟蟄養生的古代習俗對現今保健的啟示
一是尋找適宜的運動生活方式,春季運動養生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氣勃勃。驚蟄期間,許多地方春暖花開,一抹新綠,空氣清新,空氣中負離子含量多時,最適宜在戶外鍛煉,吐故納新,調和呼吸。而且春練以小運動為宜,小運動量有利于陽氣逐步升發及散冬季蘊伏之氣。活動到微出汗為好,如在陽光下踏青散步、瑜伽、太極拳、放個風箏啊等方式比較適合,要避免劇烈運動,大汗淋漓,否則會損傷陽氣,引起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要曬太陽,中醫認為,曬太陽可以溫煦體內的陽氣,是養生必不可少的手段。此時趁著溫暖如春的太陽,都積極的多戶外加以曬曬,并且根據具體的曬太陽時間照射身體不同部位,為之會帶來極大的保健養生功效。
二是飲食上,啟蟄時令肝陽之氣漸發,陰血相對不夠,飲食宜戒酸增辛,多吃些補肝血、助陽氣的食物,以順陽氣生發,使氣血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千金方》曰:“是月(陰歷二月)宜食韭,大益人心。”故此時最適宜吃韭菜,有溫腎助陽、散瘀活血、健胃暖中的功效。
除此之外,芥菜、茼蒿、姜、韭黃、青椒等辛溫之食也應常吃,中醫說肝主藏血,春季要想肝疏泄有度,一定要保證肝血充足,宜多吃大棗、桂圓肉、烏雞、葡萄干、鴨血、枸杞、菠菜等補血養血之物,假如常有頭暈、眼睛干澀、睡覺多夢等陰血不夠情形,此時更要常吃多吃。
三是作息要調適,驚蟄后,很多人會感到莫名疲乏,這就是“春困”。要解決這個困擾,最好的辦法的還是得保證良好的睡眠。建議睡前30分鐘內盡量不看手機等電子產品,保持心情平靜。睡前可用熱水泡腳,按摩一下面部,推動氣血運轉,有利于安神寧心,起到助眠的成效。還要根據我們前面說的《黃帝內經》的建議,早睡早起(10點后都算晚睡了),畢竟早春的晨光更美。
四是注意防病了 “百草回芽,百病易發”,此節氣我國大部分地方都已是一片融融春光了。但氣溫上升迅速,且冷暖空氣交替頻繁,這讓病毒、細菌有機可乘,易引起感冒、流感、手足口病等要注意,還有些老年人的宿疾也要注意防止在這個時令復發。不過有個說法是一般的瘟疫是始于大雪、發于冬至、生于小寒、長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驚蟄,但愿這個節氣后,神州處處無疫情啊。
(圖片來源:www.pexels.com)
2021啟蟄辛老師建議:
衣服增減適度,春捂秋凍。要開場運動了,此時令宜戶外小運動微汗,順應萬物生發,選擇一些有益自身身心的運動方式,注意有度、有序、有恒,鍛煉身體,調整身心。
多吃時令春菜,少吃酸味,少吃冷飲、螃蟹、蛤蜊、生蠔、綠茶等寒涼之品,以免損傷脾胃陽氣,寒涼水果,不要多吃,每天1-2個就好。喜歡喝綠茶的也應該有所節制,淡茶一二杯就好。假如不慎形成胃痛、腹瀉,可煮點生姜紅糖水喝。
以動養陽,以靜養陰,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方是養生大法,要注意開場運動以養(形)氣,但春季也不要過于躁動,適當養靜以安(精)神,保證心情愉悅,氣不壅滯,神不散亂,才能健康長壽。
聲明:原創文章授權發布,轉發請與臨床營養網或作者聯系,請勿隨意轉發,作者及臨床營養保留版權及其余權利。
《中國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2021.3.5
啟蟄已到,運動養生好時候,別負了好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