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骨盆測量

什么時候骨盆測量

1、什么時候做骨盆測量

產前骨盆測量分為骨盆外測量和骨盆內測量兩項,測量的時間也有所不同。

1.1、骨盆外測量時間

骨盆外測量應該在第一次產檢時候做,也就是孕12周左右。首次產檢進行骨盆外測量,主要通過骨盆出口測量器測量孕婦的出口后矢狀徑,以間接了解骨盆的大小及形態。

1.2、盆骨內測量時間

按照規定,骨盆內測量應該有兩次,檢查過早的話,會因為盆腔內軟組織不夠松弛,從而影響操作和準確性,而且盆骨在后期會相應長大。孕早期和中期無需做骨盆內測。第一次骨盆內測量在妊娠晚期28-32周;第二次是在妊娠37-38周時,同時會檢查宮頸成熟度。孕晚期進行骨盆內測量主要通過中骨盆測量器依靠陰道測量坐骨棘間徑,若坐骨棘間徑過小會影響分娩過程中胎頭的下降。

2、什么是骨盆測量

骨盆測量是指利用骨盆測量器對孕婦骨盆測量,這是產前檢查必不可少的項目。骨盆能夠支持并保護生殖器官和骨盆內的其他器官,同時它也是產道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生產時胎兒生出的重要通道,其形態和大小都關系著是否能順利分娩,因此,孕婦在初次產前檢查時都必須要進行骨盆測量及檢查。骨盆測量又分為骨盆外測量和內測量。為了弄清骨盆的大小和形態,了解胎兒和骨盆之間的比例,產前檢查時要測量骨盆。

3、做骨盆測量有何意義

骨盆測量對于分娩有重要意義。胎兒從母體娩出時,必須通過骨盆,子宮、子宮頸、陰道和外陰這些軟產道,分娩的快慢和順利與否,都和骨盆的大小與形態是否異常有密切的關系,狹小或畸形骨盆均可引起難產,胎兒能不能通過骨盆而順利的分娩,既與骨盆的大小有關,也和胎兒的大小有關。

骨盆有大有小,胎兒也有大有小,即便是經產婦,每次妊娠的胎兒大小也不相同。骨盆雖然形態正常,胎兒雖正常也可能難產,如徑線小;然而當骨盆形態異常,而各徑線都足夠大時,分娩不一定困難。若骨盆大小正常,而胎兒過大,胎兒與骨盆不相稱時,也會發生難產。若胎兒較小,即使骨盆小一些,也能順利分娩。

初孕婦及有難產史的孕婦,在初次產前檢查時,均應常規作骨盆測量及檢查。而且婦女每次懷孕胎兒的大小都不一樣,即使骨盆大小正常,但是胎兒過大,胎兒與骨盆不相稱也會造成難產;若胎兒過小,即使骨盆偏小些,也可能順利分娩。所以測量骨盆對于經產婦也是必要的。

因此,為了弄清骨盆的大小和形態,了解胎兒和骨盆之間的比例,產前檢查時要測量骨盆。

骨盆測量怎樣進行

1、患者排空膀胱。

2、備消毒手套、潤滑油或消毒肥皂。

3、孕婦取膀胱截石位,外陰常規消毒,檢查者戴無菌手套,食、中指涂潤滑劑后,輕輕伸入陰道,動作輕柔地測量徑線。

4、骨盆內測量的時間應在妊娠24周后、36周前進行。操作必須在消毒下進行。檢查時操作要輕柔。

5、骶恥內徑(又稱對角徑)檢查:測量時將伸入陰道的中指尖觸到骶岬上緣中點,使食指上緣緊貼恥骨聯合下緣,用另一手的食指標記此緊貼點后,抽出陰道內手指,測量中指尖至此標記點的距離,即為骶恥內徑,再換算成真結合徑。如中指尖觸不到骶岬,表示此徑線正常。

6、坐骨棘間徑檢查:用中骨盆測量器測量,但臨床少用。內測量時還應注意骶骨彎度、坐骨切跡之寬度及恥骨弓角度。

骨盆測量的正常值是多少

骨盆測量的正常值是髂前上棘間徑正常值為23-26厘米,髂嵴間徑正常值為25-28厘米,能恥外徑大于18.5厘米,大轉子問徑正常值為28-31厘米,坐骨結節間徑正常值為8.5-10厘米,恥骨弓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

如骨盆外測量各徑線或某徑線異常,應在臨產時行骨盆內測量,并根據胎兒大小、胎位、產力選擇正常的分娩方式。

骨盆形態正常,但各條徑線均小于正常徑線最低值2厘米以上,可發生難產。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