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血液檢查項目有哪些

導讀:體檢血液檢查項目有哪些?血液檢查是體檢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項,是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對血液成分進行測定,進而判斷身體健康狀況,是很多疾病的診斷依據。那么,體檢血液檢查項目有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一、體檢血液檢查項目:

1、血常規

血常規檢查,專業上稱“血球計數測試(CBC)”,主要包括:紅血球(攜氧量)、白血球(抗感染情況)和血小板(凝血功能)。一般認為,成年男性紅血球正常范圍為(4.0~5.5)×1012/L。該指標偏低則為貧血,治療不及時則會導致心律失常等更嚴重問題。

建議:貧血者早餐前半小時喝杯橙汁或補充維生素C,同時補鐵效果更好。補充維生素B12或葉酸也有助于緩解貧血。

2、血脂

空腹血脂水平可反映心血管健康狀況。通常,高密度脂蛋白(HDL,好膽固醇)應為45~50毫克/分升;低密度脂蛋白(LDL,壞膽固醇)應低于130毫克/分升;甘油三酯應低于150。心臟病及有心臟病家族史者、高血壓及吸煙者,LDL應低于100毫克/分升。

建議:如果HDL偏低,不妨在酸奶中加入核桃粉。研究發現,這可以使HDL提高9%。甘油三酯偏高者應少吃淀粉、面包、油條等高碳水化合物食物。LDL偏高者積極鍛煉可使心臟病死亡危險降低近一半。

二、血液檢查要空腹進行:

血液檢驗的各項正常值,均是以正常人的空腹血所測得的數值,用統計學方法處理后求得的。因而每項檢驗結果都有一正常范圍。

空腹血是指清晨未進餐前,距前一餐約12至14小時所抽取的靜脈血。由于餐后12至14小時胃腸的消化與吸收活動已基本完畢,因而血液中的各種生化成分比較恒定與穩定。此時測得的各種數值可以比較真實地反映出機體的生化變化,進而有助疾病的診斷。否則,如果在進食后采血,則會因為食物的影響而無法對檢驗結果進行判斷,這是由于以下兩種原因所致。

1、進食后,由于消化系統的消化與吸收,血液中的生化成分如糖、蛋白質、脂類與各種無機離子等呈現暫時性的變化,因此用這種血液標本測得的各項結果,一方面不能反映機體的真實情況,另一方面無法與空腹血所測得的正常值進行比較,因而也就無法獲得準確的臨床判斷。

2、空腹血的血清呈淡黃色,并且清亮透明。飯后抽取的血液其血清常微混,或在血塊上面有一灰白色的塊狀物,因而影響生化檢驗結果。

三、抽血化驗前要注意什么?

1、空腹血的采集時間:空腹血,通常是指清晨未進餐,距前一餐約8―12小時抽的血。進食后,血液中的多種物質成分均會呈現暫時性的變化,不能反映機體的真實情況。空腹血的采集時間一般在上午,特殊需要時也可在清淡飲食后6小時。驗血脂前2周要保持平時的飲食習慣,且在餐后12小時采血。

2、采血前不宜多運動:一類運動是靜態的,即持續時間不長,但具有高強度,如舉重、扔球等,利用肌肉內儲存的能量進行,對化驗影響不大。另一類運動是動態的,即持續時間長,動作強度不大,如長跑、游泳、自行車比賽等,需要大量熱量才能維持,對化驗結果影響較大,在化驗前2天內要盡量避免。

關聯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