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風前兆吃食物調理

有中風前兆吃食物調理

1、有中風前兆吃食物調理

有中風前兆,多吃以下食物調理:

辣椒

根據調查顯示,吃辣的地區腦卒中的發病率明顯更低,因為辣椒能夠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辣椒素還能增加血管的舒張功能,還能降低自發性的高血壓發病幾率。不過辣椒雖然益處多,也不能多吃,因為辣椒吃多了也容易灼傷腸胃黏膜。

土豆

土豆除了與香蕉一樣含有豐富的鉀元素之外,還有大量的維生素C,且在中醫學上,土豆有降低吸收糖分和脂肪,分解血管中有毒物質的作用。每天吃一顆土豆也能起到吃香蕉的作用。

洋蔥

含有大量的槲皮素和含硫化合物,能防止血液凝固,預防動脈硬化,進而能預防腦中風。

胡蘿卜

富含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能夠防止膽固醇被氧化后堆積在血管內而造成的血液凝塊,減少中風的危險。

蒜酒

常吃大蒜可使中風危險性下降40%;長期食用生大蒜者的主動脈彈性變好。蒜酒不僅防中風,還可治療腦血栓(1000克大蒜放入2000毫升白酒中,14天后可飲用,早晚各50毫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對1000人的調查顯示,每天喝50毫升36℃白酒者,中風發病率比不喝酒的人低50%。啤酒、葡萄酒也有相似的效果,而每日飲150毫升白酒者比適量飲酒者,中風的發生率高8倍。

2、中風臨床表現

中風根據病情輕重和病位的深淺沿用《金匱要略》的分類方法辨中經絡還是中臟腑。一般無神志改變,表現為不經昏仆而突然發生口眼喎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屬中風中經絡。中醫辨證根據1993年衛生部制定發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有關中風中經絡的辨證方法,分為肝陽暴亢、風火上擾證;風痰瘀血、痹阻脈絡證;痰熱腑實、風痰上擾證;氣虛血瘀證;陰虛風動證等五型。五型的臨床表現見辯證施治各證型中的證候。

3、中風病因

氣候變化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與季節氣候變化有關。入冬驟然變冷,寒邪入侵,可影響血脈循行。正如《素問·調經論》說“寒獨留,則血凝位,凝則脈不通……”。其次早春驟然轉暖之時,正值厥陰風木主令,內應于肝,風陽暗動,也可導致本病發生。

血液瘀滯

血瘀的形成多因氣滯血行不暢或氣虛運血無力,或因暴怒血蘊于上,或因感寒收引凝滯,或因熱的陰傷液耗血滯等,本病的病機多以暴怒血蘊或氣虛血瘀最為常見。

中風飲食注意

少吃動物脂肪及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少食豬油、牛油、奶油、蛋黃、動物內臟、動物腦、魚子及貝殼類動物如蟹、蚌、螺等,雞蛋或鴨蛋每天攝入不應超過1只,血脂增高者每周2只亦足夠,植物油用量不宜過多。含膽固醇較低的食物:瘦肉、魚類(包括大多數淡水魚和海水魚)、海參、海蜇等。魚類脂肪中含有長鏈不飽和脂肪酸,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多吃蔬菜、水果,它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鉀和鈣等。維生素C能增加血管彈性,改善血管通透性和降低血清膽固醇。維生素B6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從而抗血栓形成。

節制飯量,進食勿飽,宜搭配部分粗糧。少吃甜食,控制體重。糖和碳水化合物在體內會轉化成脂肪,使身體發胖,增加心臟的負擔。

限制食鹽的攝入,菜肴勿過咸,每人每天不超過5克,即三口之家每月用鹽量不超過500克,鹽中的鈉能增加心臟的負擔,使血壓升高,促進動脈硬化。鈉還廣泛存在于各種食物中,尤其是腌、熏食物(如咸肉、咸魚、醬菜和咸菜)。醬油和味精等含鈉量也很高,應盡量少吃。

保證足量飲水,飲水不足則體內血液粘稠度會增高,代謝廢物也難以排出,如果晨起空服飲一兩杯白開水,可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管擴張,有利于改善機體新陳代謝,減少血栓形成。平時還要及時補充足量的水分,以滿足生理需要。

中風食療偏方

貝母粥

貝母粉15g,粳米50g,冰糖適量。將粳米、冰糖如常法煮粥,煮至半開湯未稠時,加入貝母粉,改用文火稍煮片刻,視粥稠時停火,每日早晚溫服。

冬瓜子飲

小麥,冬瓜子30g,紅糖適量,搗爛,開水沖服。

蘿卜汁

白蘿卜搗汁飲服,每次30ml,日服3次。或將蘿卜汁拌在粥內食用。

關聯內容